东岐古道头——福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原标题:东岐古道头——福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位于马尾区亭江镇的东岐村

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是福州市著名侨乡,是闽江口的门户,又扼处闽浙交通的要道,乃历史上政治、军事要冲。南北朝时期,东岐的先民渐从深山向近山、平原、闽江边靠近,至宋绍兴五年(1135年),东岐先民已在现村址居住,村称翁崎。宋淳熙九年之前,省城的王峬渡从河口抵翁崎,再三十里至王峬(今琅岐凤窝),东岐成为中途停靠站,东岐古道头在这时已创始。宋庆元三年(1197年),始建东岐外岭路,这里已是闽江口抵达福州的要道。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东岐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初,朝廷册封使、琉球贡船每至福州,均从这里进出。尤其郑和七次下西洋时,东岐古道头都是闽江下游泊船、候风、补给的重要地点之一。郑成功攻取福州,多次屯兵琅岐。清康熙重开海禁后,“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东岐古道头再度出现繁忙景象。

东岐古道头

东岐古道头是福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是汉东冶港的港口门户。宋代长柄破袖斋 36 窑生产的青瓷、黑釉瓷从这里出口;宋绍圣二年( 1095 年)闽安巡检司移设琅岐后,这里更成为巡检要地。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水师进人五虎门候风补给时,又是船队的驻泊处。明清两代朝廷册封琉球使臣岛亭江怡山院祭祀后也曾至此顺拜天后。所以,这里可算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

东岐古道头包括:

魁龙道:古称流洲大道,始修于宋,再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 1566 年),清乾隆、道光年间重修。在魁龙磹旁,上铺大石板,下垫条石,接连江中,供船只靠泊、旅客来往交通之用。宽 1 . 5 米,长 12 米。

崎头道:在道头尾大磹前,先在磹上穿凿石阶 20 余级,通向江中,而后用大石板在江中叠架成道头,宽 1 . 2 米,长 10 几米。始于明嘉靖以前,嘉靖四十五年修,清末民国初再度重修。

盐仓道:位于浦前下村民黄建贵门口,建于明代末年,以几根石条砌成石阶。

东岐文物

观音造像及题刻:

镌于南宋开禧三年( 1207 年),在东岐外岭下原岭路旁,现海关征地内。摩崖中凿造一座长 2 . 13 米、宽0. 84 米的宝塔,塔身内阴刻一尊观音造像,盘腿而坐。坐像两旁石刻,全文为:“僧义璋妙宝募缘建,会坪田亩,结基铺路,计二百二丈。庆元丁巳(三年·1197 年)鸿工,开禧丁卯(三年·1207年)告毕,纪于石。”

说明该岭路始建于庆元三年,可是当时的经济发展,建筑工艺以及交通需要。

福寿牌:

在东岐古道头门山麓茶亭路旁,系两方粗厚的石碑,略成方形,长宽各 2 米,厚 0 . 30 米,上刻篆书“福”“寿”二字,每碑各一字。传为宋朱熹所书。

魁龙谭:

在岐山西、东岐古道头近旁。一方天然岩石兀立江畔,高广数米,形如金印,上刻榜书“魁龙”二字,魏碑体。旁有题刻:楷体,额横刻:“瀛洲大道。文竖刻:岐阳江福境信士黄天裕舍造崎头道、魁龙道、壹拾壹丈伍尺并宝塔壹座,求后嗣子昌盛,寿命延长,吉祥如意······仍舍须下石路一条壹佰丈。”

东岐山摩崖石刻

福寿碑

END

欢乐游福州|亲近自然之美 领略人文之魅 ——相约打卡鼓山、鼓岭

三坊七巷

中国

鼓岭

福州市

美术馆

福州市

博物馆

福州市

图书馆

福州市

春种

空间

剧院

中心

内容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