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思考】金融科技,诸神黄昏
谁的黄昏,谁的新世界?
2019年末,银行业总资产达290万亿。2019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已经突破220万亿,移动支付行业凭借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产业链巨头全面布局小贷、保理、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金融业态,成为掌控金融场景的新金融代表。
疫情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走向,也按下了金融市场格局重新平衡的加速键。金融科技落后的银行,市场被对手降维打击,资产质量加速恶化;金融科技优势强大的银行,强势攻占弱者的场景,扩大市场份额。
诸神黄昏中,旧神凋零,新神崛起。
文/孙扬、杜娟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一、金融科技能否拯救诸神的黄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代不等任何人,金融科技永久地改变了市场格局。根据清华大学数据,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从2010年1月到2018年10月扶摇直上,从6498亿元增长到84537亿元,占中国境内贷款比重提升了4倍。8年期间,数据风控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了百度有钱花、苏宁金融任性贷、蚂蚁借呗等全线上消费金融产品迅速崛起,攻城略地。而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开始了消费贷款产品创新,比如招行闪电贷等,但是创新的速度还是比较慢的。
消费金融市场扶摇直上8万亿,近几年银行业增长却明显进入平台期。从2010年到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94万亿增长到252万亿。然而,从2017年到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只增长了23万亿。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增加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缺乏结构性转型升级,缺乏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
银行APP线上生态面临严峻挑战。老百姓可以通过很多非银行APP办理支付、转账、充话费、购物、理财、炒股等业务。2020年Q1期间,几大银行机构的APP日活暴降60%。银行业资产质量也亟需提升,某传统大行的个人贷款部分99.5%都是住房贷款,手机银行APP日活比例不足5%,这样的业务结构一方面对于息差收入贡献十分的低,另一方面让零售金融缺乏活力。
围绕产业链的场景金融巨头崛起,让银行机构越来越沉沦。银行自甘于沦为场景金融后端的资金方,离客户和生态越来越远,习惯做便宜生意、舒适生意。但是也有一些不甘沉沦的银行,迫切希望通过金融科技的转型,增强自身面向市场的活力,直接掌控场景,打破业绩增长的瓶颈。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各家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成效不一。在本次分析银行中,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营收前两名的是招商银行和微众银行,这两家银行的零售利润占比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招商银行其次。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财务结构。光大银行金融科技和零售结合还有提升空间。光大在创下5年最大净利润增幅的情况下,零售利润占比为15.7%,零售对利润贡献度较低。光大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营收已经是较高的了,但是因为金融科技聚焦到零售业务上还不足,缺乏可以带来利润的零售产品,导致零售利润占比还有提升的空间。
优等生微众银行通过“ABCD”金融科技战略实现非常惊人的非息差收入占比,高达44%。建设银行、工商银行all in 金融科技,为了打开新的生态。工商银行的ECOS 1.0战略对内推动科技和金融业务深层次融合,对外强攻公共事业服务、社保、医保等互联网+政务市场。建设银行的TOP+战略,基于科技打造开放银行和17个社会化数字政务平台。交通银行还处于内部IT转型和金融科技人才建设的初级阶段。
金融科技转型到底该如何做?招聘很多高端金融科技人才?还是投入很多前沿金融科技技术的研究?请看下文分析。
二、以金融科技之名,行零售转型之实
银行近几年的金融科技攻略,都是为了实现金融业务和活跃场景的有效绑定、实现批量化获客、提升零售利润占比。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打造匹配零售转型的组织架构、IT体系和产品体系。
但是因为底子不同,不同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处于不同阶段,有的打造产品,有的开始内部数字化,有的开始外部生态拓展。
1、重庆农商行成立金融科技中心,一年创新5个零售产品,以线上促线下。
重庆农商行在县域的线下客户生态十分强大,存款、个人贷款主要来自县域,所以他们急需开发新的线上零售产品,开发线下客户的新价值。
重庆农商行于2019年设立了金融科技中心,重点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面向场景的创新产品。另外,为了形成创新合力,中心设置产品部落、围绕重点产品配置研发和产品资源。
金融科技中心的成立,对于重庆农商行产品创新效果特别明显。2019年一年时间,重庆农商行就推出了“渝快贷”“票快贴”“房快贷”“保e贷”“拼拼存”等零售产品。渝快贷在2019年余额增长890%,增长非常迅猛。2019年,重庆农商行零售业务营业利润达52.96亿元,同比增加3.14亿元,在重庆农商行营业利润中占比43.34%。
另外,重庆农商行的金融科技中心人才建设方向是复合型的,中心员工既能外出谈大平台业务、又能玩数据、又懂科技开发,战斗力非常强。
2、工行深化ECOS1.0金融科技战略,G端重量级产品频出。
工商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163.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1%。工行全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达到3.48万人,占全行员工的7.8%。2019年,工行不良贷款率1.43%,比2018年的1.52%有所下降。工行在产品和组织架构方面都有大动作。
工行发布了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战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开放平台API和金融生态云,将1000多项金融服务开放给合作伙伴。
在C端产品方面,工行的“三融一活”APP ( 融 e 行、融 e 联、融 e 购及工银e生活 )月活突破1亿。
在G端产品方面,工行有工银e政务,是针对政府部门推出的数字政务平台,可以用来办理各类资金支付和收缴、公务卡还款、资金保值增值、账户和信息管控等业务。该平台还支持单位内部日常管理中党建、物业、食堂、停车等非金融服务需求。工银科技还与雄安新区合作建设了雄安数字金融实验室,开发了“雄安征迁安置管理系统”、“权益登记区块链平台”等系统。
在组织架构方面,工行设立了工银科技和金融科技研究院。工银科技,对外提供系统研发、托管和运营支持服务,提供金融类业务系统、技术创新平台等产品。数字政务是工行未来金融科技输出的业务重点。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重点做金融科技领域战略规划布局和创新应用,下辖涵盖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分布式、5G、物联网、信息安全8大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3、建设银行TOP+战略打造CCB Store,建信金科搅动金融科技市场风云。
建行TOP+金融科技战略也很有新意。T(Technology)代表科技驱动金融创新;O(Open)代表建行技术和数据能力向社会开放,打造建设银行应用商店(CCB Store);P(Platform)代表平台生态;“+”代表“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文化。
2019年末,建设银行科技类人员数量为10178人,占集团人数的2.75%;2019年,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176.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0%。建行2019年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金融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建行还在2018年成立了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建信金科80%资源服务于内部的金融科技创新,20%资源投入到对外金融科技输出。
建行零售利润占比达45.5%。建行小微快贷是建行用金融科技打造的线上零售贷款明星产品,2年做到了200万户700亿投放规模。小微快贷是场景化产品,已经和福特汽车、东风标致汽车、一猫汽车网、“抢工长”装修平台、中国联通“沃易购”平台等多个外部机构合作构建快贷消费场景。
建信金科的金融科技外拓和建行协同得非常紧密。建设银行各省分行行长、总行同业业务中心,都积极地为建信金科引荐客户。建行的同业业务合作平台有400多个签约的金融机构,建行通过这个平台将金融科技产品对外进行输出,比如给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整体输出核心系统解决方案项目。
因为金科产品还不完善,建信金科同同盾、汇法、数美等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云南省数字政务项目是建信金科金融科技输出的经典之战,建信金科为云南开发了“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帮助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升级了全省的319个网点的STM以及触达农村客户的“裕农通”,让STM和裕农通都具备了云南数字政务服务功能。
在金融科技产品端,建信金科还打造了管理者驾驶舱、反欺诈预测分析平台、人工智能(OCR和智能纠错)审单、安心养老物联网ERP平台、财经事件分析等产品,在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里面,产品化能力居于前列。
4、聚焦IT和数据治理架构转型,交行金融科技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还未具备爆款场景产品。
交行在2019年报里面首次提到了APP经营策略。2019年其个人手机银行APP 和“买单吧”两大APP月度活跃客户近4800万户。同期交行信息科技投入增长了22.94%,信息科技投入5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57%。但是,交行还未形成属于自己的爆款产品以及明显的差异化特色。
交通银行在年报中已经明确,要将金融科技从支撑发展变为引领发展。IT架构转型、IT管理架构优化、数据治理提升是交行金融科技战略的三大重点。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营业支出要提升约10%,金融科技人才占比也要从约5%提至10%以上。
2020年1月16日,交银金科成立,主营业务包括信息科技、软件等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转让,以及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等。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交银金科还是以支撑交行内部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数字风控能力构建为主,同步探索外部金融科技输出。
交通银行在智能营销、区块链、风控预警方面有较多的积累,已经落地了不少场景。交行将信息科技部更名为金融科技部,体现了较大的金融科技推进的决心。交行还成立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估计是依托交行战略发展部金融科技室成立的更高规格的金融科技研究组织,将极大地推动金融科技在交行全行业务应用的创新工程。
5、APP月登次数超11次,招行金融科技战略大胆而保守,“力出一孔”融入主打产品。
“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月活用户数达到1.02亿户,人均月登陆次数11.82次,用户粘性接近头部互联网平台。招商银行APP的理财投资销售金额7.87万亿元,同比增长25.72%,APP理财投资客户数762.09万户,同比增长50.17%。招商银行2019年零售贷款占比51.175%,不良贷款率1.16%。招商银行牢牢稳坐零售之王宝座,但是招行的金融科技战略并不花哨。
招商银行金融科技战略方面,战略方向聚焦,资源投入大胆。在中国所有银行里面,招行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营业收入比重最高,2019年招行金融科技投入达到93.61亿,占全部营业收入的3.72%。招行金融科技始终以融入主打产品为目标。
招行金融科技目前主要是对内。成立于2002年的招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招商银行开发“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招商银行信用卡”等产品和系统。招行信息技术部,面向业务条线设立研发中心,技术平台中台化,技术资源配置在业务里,提升业务和科技的凝聚力,并且增强对于产品迭代的响应效率。招行总行金融科技办公室更是全行金融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动机和决策中心。
6、中国银行金科产品聚焦人工智能,数字金融专业经营开启。
中国银行以“数字化”为主轴,搭建两大架构,打造三大平台,聚焦四大领域,重点推进28项战略工程。2019年,中行信息科技投入116.54亿元,同比增长15.1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2%。中国银行规划,在3-5年内,科技背景人员占比将达到10%,在正常的IT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
为了匹配数字化战略,中国银行大刀阔斧进行金融科技组织架构改革。2019年,中国银行将中国银行软件中心(上海)转制成为中银科技有限公司,共600余人。
中银科技公司先后开发了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操控、智能反洗钱、智能数创平台等产品。中银科技的定位不仅仅是开发,也是促进中国银行对外合作的桥梁。中国银行还成立了个人数字金融部和消费金融部。
中国银行也打造了中银E贷、中银慧投等线上数字化金融产品。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月活已经达2400万。中国银行开始通过中银开放平台,对接东方财富网、腾讯微信平台、途牛、去哪儿网等多个外部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获客渠道。
7、微众银行ABCD金融科技战略助力银行业最大规模客群下沉。
微众银行2018年研发投入占同年营业收入的9.8%,同业里最高。微众银行54%的员工都是科技员工。
微众银行的金融产品非常少,只有微粒贷、微业贷,但是微众银行从2015年开始,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2018年拨备前营业利润破50亿的目标。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资源都是围绕微粒贷和微业贷进行投入。微众银行一开始就实现了这两个产品的全流程线上化,并围绕这两个产品构建分布式核心、区块链、AI和风控等技术能力,提升贷款产品处理性能和适应下沉客户的风控能力。
敢不敢做下沉客户是检验金融科技水平的唯一标准。“微粒贷”的预授信用户已经过亿,累计发放金额上万亿元,借款用户中超820万人无征信记录。“微业贷”已经下沉至80余万(截至2019年11月末)小微个体户。其中66%的客户为企业贷首贷户,27%客户为企业+个人“双白户”。
微众银行微粒贷、微业贷产品是自带流量利器,上百家银行机构排队寻求合作。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设置像互联网公司风格。很多部门都以“XX科技产品部”命名。这说明微众银行是一家将金融科技作为产品来做的银行。微众银行直接以银行作为主体对外进行金融科技输出,已打造了微核心、场景金融平台、创新技术三大金融科技产品线。
8、坐拥云缴费爆款产品,光大银行通过数字光大战略再造一个“线上光大”。
光大银行金融科技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金融科技要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成果。
光大云缴费是光大银行的明星金融科技产品,也是完全由银行机构打造的爆款金融科技产品。2018年云缴费的缴费金额达2063亿元,接入项目总量达4041项,缴费用户达2.53亿户,手续费收入达到了1.59亿元。2019年末,光大云缴费、阳光惠生活、手机银行的月活用户达2155万户,这个月活规模在大行序列的规模不算大。
光大云缴费不仅仅是个缴费的通道,也是光大银行与政府机构、大中型国企与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截至2018年末,收费单位在光大银行开立结算账户3308户,沉淀日均存款202.57亿元,同比增幅430%。如今光大云缴费已经实现平台化,整合金融、生活和服务,形成一个生态圈。云缴费平台是光大银行“线上光大”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杀手锏。
光大银行2019年的科技投入是34.04亿,占比营业收入是2.56%。光大银行2019年的零售利润占比才有15%,说明光大银行的零售业务需要提升高贡献产品如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的占比。光大银行专门建立了智能风控中心,支撑零售业务发展。该中心和业务部门一起见客户、谈客户,应用最新算法技术开发面向消费金融、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成立智能风控中心是光大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资产质量的重要举措。
光大银行新成立的数字金融部不仅是外部场景连接器,也是特色产品创新中心。最近光大银行的七彩阳光理财、随心贷、阳光惠生活都是很有特色的。
三、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该向何处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金融科技和业务、组织架构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优秀的战略家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各家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要能够帮助银行跳出这个优势,跳出舒适空间,开辟新蓝海,银行才有新的机会,新的不确定性。金融科技不实现产品化,金融科技能力就无法沉淀。需要围绕产品设立扁平化组织,这样能实现专业化发展。
区块链、风控、AI都只是技术,具备这些技术并不难,采购或自主培养都比较容易。真正困难的是,把所有金融科技要素,围绕小微金融、消费金融等全流程,真正的组合起来,发挥业务可感知的实际效果,提升通过率、降低逾期率,提升利润率,敢于做下沉客户,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场景,这才是大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金融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新金融巨头们携金融科技的“雷神之锤”,深刻重塑了整个市场格局。金融生态的演进在金融科技的催化下越来越快,代表未来的力量能生存下来,落后的一定会被淘汰。银行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真正应用好金融科技,打造创新的产品,洗筋伐髓,实现重生,才能有机会穿越诸神的黄昏,屹立于新世界。
END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