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提升县域服务能力

原标题:“软硬兼施”提升县域服务能力

在有些人眼中,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早已是广东省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在山地遍布、地域面积更大的粤东、粤西、粤北,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落后。在持续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加强这些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成为广东省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

今非昔比,山区各县旧貌换新颜

上陵镇翠山村位于九连山深处,是河源市和平县一个有2100多人的山村。建在山脚下的村卫生站四室分开、规范整洁。记者近日来到这里采访时,虽然山区的冬天有些湿冷,但卫生室内暖意融融,村医徐行云每天都在这里为乡亲们服务。

去年夏天,一位村民突然感到胸闷,来到村卫生站求助,徐行云马上为他连接好心电图仪,通过信息系统向和平县人民医院发起远程心电诊断申请。很快,远程诊断中心的医生通知徐行云,患者心电图提示心梗迹象,需要马上用救护车送往县医院。与此同时,救护车从上陵镇卫生院出发赶往翠山村。十几分钟后,这位村民就被送到了医院,最终通过手术化危为安。

“过去几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了5.6亿元,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207个村卫生站全部完成了标准化建设;还投入了2亿元补齐城乡医疗设备。”和平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兰婕将这一轮县域卫生强弱项、补短板建设称为“医院革命”。黄兰婕介绍,和平县每家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一辆救护车,成为县急救中心的急救站,大大提高了县内急诊急救能力。

惠州市龙门县同样位于粤北山区。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该县的“三院合一”项目如今应该已竣工投用。龙门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陈国强介绍,此前,龙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家医院的编制床位只有286张。“三院合一”项目是将3家医院统一规划建设,实施整体搬迁,同时完善“120”急救中心建设。“工程完工后,全县编制床位将增加至740张,3家医院建在同一个地方,共享一个医技中心。”陈国强说,此举将扭转龙门县医疗服务体系较弱的局面。

位于粤西地区的阳江市阳西县,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这几年,各级财政持续投入超过12亿元,建成了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一期,目前在建的还有县中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二期等几个项目。”阳西县委书记孙波介绍,所有项目建成后,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将由2.57张增加到5.93张,实现翻一番。

强基创优,为粤东西北补短板

“接下来的6个月,要挂图作战、现场办公、加强督查,强化考核。”2018年6月,广东省召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攻坚战行动”动员大会,时任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的段宇飞向全省有关地市发布如上“动员令”,要求各地“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统一行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这场动员大会召开时,该省为期3年的强基创优行动计划还有半年收官,惠州市、梅州市、河源市等尚有建设任务没有完成的城市,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同省卫生计生委签订了责任书。

段宇飞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升级建设,是解决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

2015年年底,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粤东西北地区为重点,在全省部署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卫生人员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将此作为建设卫生强省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从2016年起,分批为粤东西北地区县(市)人民医院配置医疗设备,确保每家医院至少配备影像、检验、病理、重症监护等76种设备,大力提升设备配置水平。同时,通过强化专科服务能力、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等措施,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粤东西北地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全覆盖,以及村卫生站公建民营全面完成的目标,着力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方面医疗服务能力。

多措并举,基层队伍干劲十足

“依靠投入能够解决硬件问题,管理、技术、人才等软件建设更是关键。”段宇飞介绍,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广东省也着力加强了基层软实力的提升。

《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全面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利用3年时间,每年由相关行政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专项公开招聘,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1万名医、药、护、技类专业技术人员。到2020年,实现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名以上,每万居民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数不低于医师总数的20%。

在这个文件中,广东省提出了一项后来在全国推广的改革经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允许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在明确“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的同时,广东省还提出了允许按规定提取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等“六个允许”,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取得中级职称后,在粤东西北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医务人员,考核合格的,可直接认定为基层副高级职称。

改革前,英德市波罗镇卫生院人才流失严重,全院只剩6名医务人员,只有院长一人有执业资质;改革后,医务人员数量逐渐增加到20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5人。“持续落实这一系列措施,对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医疗业务积极性、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段宇飞说。

“广东省先后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攻坚行动等,统筹财政投入600多亿元,‘软硬兼施’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段宇飞介绍,在硬件方面,改造建设了189家县级医院、规范化建设了1万个村卫生站,将人口大县的4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在软件方面,全面落实“两个允许”,打破绩效工资“天花板”,实施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全覆盖,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形成。在2019年全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中,广东省总分位列全国第一。

作者 :首席记者 刘志勇 本报记者 邓海华 陈会扬 特约记者 何丽平

编辑:张方飞

审核:曹政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