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生说钱系列:金章宗为什么造“承安宝货”?
“承安”是金朝第六位皇帝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二个年号,时间是从公元1196—1200年,共有五年。在货币史上,这可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金史》记载,承安二年(1197)十一月,金章宗铸造了我国历史上最早、且真正意义上的银铸币“承安宝货”。
金章宗完颜璟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不是说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铸造的“白金三品”是最早的银币吗?这里怎么又说“承安宝货”是最早的银币呢?
白金三品之龙币
白金三品之马币
白金三品之龟币
实际上,“白金三品”的材质是银锡合金,含银量很低,并且是一种虚值的货币。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根本不能算是银币,只能说是银币的滥觞。此后,白银的货币属性虽然在增强,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白银多是铸成重五十两的大银锭,每次使用都得称重验色,还属于称量货币,而不是按枚数来计算价值的铸币。这种情况下,金章宗为什么突然要在承安二年(1197)铸造小面值的银币呢?
实际上,这与当时金朝与新崛起的蒙古之间所进行的军事斗争有关。
大家知道,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完颜部落崛起于东北的松花江流域。这个以狩猎为主,兼营农耕、捕鱼的民族,异常的强悍。为了反抗契丹人的奴役,女真人在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的领导下,于1114年起兵反辽。阿骨打说辽国以镔铁为号,镔铁虽然坚硬,但是也会被氧化腐烂而成为灰烬,只有黄金不会腐烂,永远能够保持鲜艳的光泽。因此,他要超过辽国,就以“金”为国号,于第二年称帝建立金朝。
十年之后,即1125年金朝就攻灭辽国,次年又顺势灭亡了北宋,占领华北广大地区与南宋、西夏形成对峙的局面。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就在金朝经过号称是“小尧舜”的金世宗长达29年的统治,奠定了“大定盛世”的时候,一支更加强悍的势力,其实已经开始在金国北部崛起,这就是草原上的蒙古人。
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时常进入金国境内抢劫,不堪其扰的金章宗,就在东北老家与蒙古草原交界的地方开挖壕沟,修建边墙,并派驻大军防御蒙古人的侵扰。甚至在明昌六年至承安三年(1195-1198)这四年间,还曾经三次派兵深入蒙古草原进行讨伐,最终都无功而返。但是,在这场消耗战中,却耗费了金朝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弥补财政上日趋严重的亏空,金章宗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大量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在讲金章宗的通货膨胀政策之前,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金朝的货币使用情况。
在交易方面,女真人最初与契丹和西夏一样,都不使用钱币,而是以物易物。后来因为受到契丹和宋朝的影响,女真人才逐渐开始使用辽、宋的旧钱。但是,金朝的特殊之处是,它最先使用的货币是纸币,而不是铜钱,铜钱是在纸币使用了四年之后才开始铸造的,这都是在海陵王完颜亮统治时期进行的。
完颜亮是金朝的第四位皇帝,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是文武全才。最初他深得金熙宗的信任,被拜为右丞相。后来两人产生分歧,完颜亮就杀金熙宗自立为帝。
完颜亮伐宋
完颜亮虽然为人残暴,但是能力很强,他在位十二年,多有建树。都城就是他力排众议,从偏于东北一隅的上京会宁府迁到燕京,改称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城,这对于巩固金国对华北地区的统治非常重要。完颜亮可以说是金朝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因为他最后是在正隆六年(1161)征伐南宋时死于内乱,被废为庶人,没有谥号,历史上被称为海陵王。
正隆通宝
海陵王在贞元二年(1154)首先发行纸币“交钞”,后来又于正隆三年(1158)设置钱监,铸造正隆通宝铜钱,中间相差了四年,这是因为华北地区缺少铜矿,铸钱的成本比较高。因此,他最初是想推广使用纸币,后来因为民间习惯使用铜钱,才又开始设置钱监铸造铜钱。这种铜钱与纸币并行使用的格局大约维持了35年,到大定二十九年(1189)金世宗刚一去世,新即位的金章宗就立即推行币制改革。
金章宗的币制改革主要有两点:
一是罢废了耗资巨大且得不偿失的铸钱监,从此停止铸造铜钱,完全依靠使用纸币来满足社会上的流通需求;
二是废止了在这之前交钞每七年就要换发的限制,允许交钞不限年月,永久使用。
金章宗的币制改革,使得交钞变成了无限期流通的纸币。这比南宋的纸币会子无界发行还早了将近六十年,这在纸币发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使金朝的纸币,因为不受换界的限制,而陷入了无限增发的贬值境地。于是,纸币交钞的面值就越发行越大。
这种情况下,金章宗为了弥补与蒙古人战争中的巨大开销,就只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他在增加纸币发行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白银的使用。给官员、兵士们的薪俸以及军需款项都是纸币与白银搭配发放。
因为纸币的面值越发越大,铸成银锭的白银基本上每个都重达五十两,小一点的也有二十多两。所以,驻守在东北边境防范蒙古入侵的兵士们,领到军饷之后,因为面值过大,小额日常使用时,就非常不方便。有的兵士就将银锭截凿成小块使用,这样每次使用时,不仅需要验成色、称重量,非常的麻烦,还容易被参假。
金朝政府为了弥补因为铜钱不足而导致的兵士们小额交易的不方便,就于承安二年(1197)铸造了一种从一两至十两,分为五等面值的小额银锭,称为“承安宝货”。规定承安宝货银锭一两可以兑换铜钱两贯,铜钱一贯是一千枚,两贯就是两千枚。无论是官府还是个人,都必须将承安宝货银锭视作现金,与铜钱一样流通使用。并且明令禁止私销、私铸,也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或者是擅自稽留、蓄藏等行为的发生。
承安宝货银锭
这种小面值的银币,金章宗最初是给防御蒙古侵扰的军士们发饷用的,是为了便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因为主要是给军士们的军饷,所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们是一种军用货币。但是,金章宗没有想到的是,承安宝货银锭,因为大小适中,很快就流向了市场并大受欢迎,从而引起不法之徒的大肆伪造,致使市面上充斥着不够重量或参假的银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最后不得不废弃。
金章宗发行银币的计划虽然失败了,但是,从中我们却依然可以发现女真民族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民族。以往,大家只是看到了一个居于弹丸之地的蕞尔小邦,竟然于十年间就灭了辽国,第二年又顺势灭了北宋。辽与北宋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女真人的百倍不止。女真人因此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只会骑马打仗、异常强悍的战斗民族的强烈印象。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并不准确。仅从钱币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发现女真人并不是一味地蛮干,而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并有创意的民族。否则,他们不可能发行世界上最早的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永久使用的纸币;也不可能铸造出最早的银币承安宝货;更不可能铸造出像泰和通宝那样堪比机制币的铜钱。甚至五百年后,女真的后人满洲人入关又重演了一遍先辈的历史。这是研究承安宝货银币的一点启发。
《三千年来谁铸币》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王永生简历:
1966年9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
学术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中国货币史、中外货币文化交流、白银的货币化、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史、中亚历史及民族史,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1)出版学术专著7部:
《新疆历史货币–东西方货币文化交融的历史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8月出版);
《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2月出版);
《中国货币史话》(系列丛书4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16年8月份“中国好书”,2017年9月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
《三千年来谁铸币:五十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19年2月份“中国好书”)。
(2)受邀作为顾问与北京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合作,2015年9月策划指导了《融通之路》十集大型纪录片,2016年12月19日在北京卫视播出。
(3)应邀策划组织了2017年7月21至26日《乌孙古道》综合科考活动,从新疆拜城县黑鹰山出发,翻越天山抵达特克斯县,对沿线的古道进行了综合科考。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分两集于11月23、24两天做了报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