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王朝:十三阿哥胤祥,为何会在军队之中有着如此之高的威望?

原标题:雍正王朝:十三阿哥胤祥,为何会在军队之中有着如此之高的威望?

《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忠肝义胆、侠骨柔情,他是雍正最为信任和器重的兄弟大臣,在朝堂上享有极高的声望与地位,同时他在军队之中的威望也是其他康熙皇子所难以企及的。

当然,胤祥之所以会有如此之高的军中威望,不仅仅是因为他极为特殊的身份以及超越其他人的职权地位,胤祥卓越而又亲和的治军能力,也使他深得军中的将领与士兵的爱戴,影响力自然也就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胤祥在军中的威望,可以说是恩威并施的结果。

《雍正王朝》之中的胤祥,从一开始就被塑造为一位带兵打仗的阿哥,他为人豪爽、讲义气、重感情,办事雷厉风行,带着浓重的军旅做派。而我们第一次直接了解胤祥在军中时期的表现究竟如何,还是从隆科多与他的一番对话里。

康熙在热河秋闱期间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与此同时,在事发当晚始终陪伴在胤礽身旁的胤祥也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处罚,并且康熙在回京之后,将胤祥安排给了理藩院进行看守。此时的佟国维看出了康熙皇帝的心思,他认为康熙并不是要真的处置胤祥,而是将其与外界“隔离”起来,避免再度牵连其中。所以,这实际上是康熙对于胤祥的一种“保护”措施,在康熙的心底里还是非常欣赏和喜爱自己的这位皇子的。

于是,佟国维将隆科多安排到了理藩院,目的就是在于让隆科多借此与胤祥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从而在自己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的同时,通过隆科多来烧雍正与胤祥的“冷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胤祥刚被送到理藩院的时候,隆科多便向胤祥交代了这里的“规矩”。

“我也不说伺候您,也不敢管着您,就当咱们当年在西北打仗时候那样,有空我就陪着您,咱们一块儿喝酒、吃肉、侃大山,怎么样?”

从隆科多的这番话语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胤祥在军中与部将的关系是非常的融洽,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身份与职级的隔阂,可以说,胤祥是与所有人关系都非常亲密,就连隆科多这样当时只能算作是中下级的军官,也能与胤祥是把酒言欢。

而也正是把自己的部将和士兵真正处成了兄弟,让胤祥与他的这些旧部们关系极为融洽,虽然此时的他已经不在军旅之中,但是这份情感依旧留存了下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隆科多,包括在热河囚禁期间,身为胤祥旧部的图里琛,也是主动给胤祥送酒,这也是胤祥在军中深得人心、人缘极佳的重要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军旅出身的十三阿哥胤祥自然也深知“慈不掌兵”的原则,因而对于军中反对自己的声音,他也丝毫不会手下留情。

康熙去世的当晚,张五哥在雍正和邬思道的授意下,拿着康熙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赦出了已经被圈禁十年的胤祥,而胤祥也随即带着这块金牌令箭来到了丰台大营。

紧跟着,胤祥只用了三个动作,便迅速掌握丰台大营的控制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他在众人疑惑之际,拿出了康熙的金牌令箭,毕竟,见金牌令箭如见皇上,此时并不知道京城内实际情况的丰台大营守将立马放下了对于胤祥的戒心,而胤祥也就此建立了自己在这些人心中至上地位。

其次,胤祥紧急提拔了自己曾经的三位旧部出任副将,这就使得此时处于孤身犯险境地的胤祥找到了自己的“同盟”与支持者,从而掌握了局面的主动。

再次,对于负隅顽抗的丰台提督成文运,胤祥不给其任何喘息之机,直接将其处死,这样一来便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彻底平息了整个丰台大营反对与质疑之声,从而顺利拿下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

就这样,胤祥在雍正夺取皇位最为关键的时刻,带兵来到了畅春园,给予了雍正最为重要的支持,而他在夺取丰台大营过程中的坚决与果断也充分展示了卓越的治军能力,这样雷厉风行、赏罚分明、不留情面的作风,也让他在军中就此建立起了极高的威信以及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的信任,让胤祥在军中的地位更加无人能及。

虽然雍正成为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去世之后,顺利登上了皇位,然而,这一时期雍正的日子并不好过。

由于在“九子夺嫡”期间,雍正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孤臣”策略,因而等到他登基之后才发现,在朝堂上除了康熙留给他的三位上书房大臣,即张廷玉、马齐、隆科多之外,只有一位十三阿哥胤祥能够为他所用,至于其他的兄弟和大臣,几乎全部隶属于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所以,这个时候的雍正最为信赖、同时也是最为放心的人,便是十三阿哥胤祥。

于是,雍正一直将丰台大营以及西山锐建营交给胤祥统领,一方面,这是雍正对于胤祥极度信任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夺嫡之夜”,胤祥在夺下丰台大营兵权的同时,也对营中的管理体系做了调整,因而也只有胤祥才能更好的驾驭这支拱卫京畿地区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

而这一点,在“八爷党逼宫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八阿哥胤禩带着雍正的两位皇子弘时和弘昼前往丰台大营,希望让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的副将进行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事务的时候,双方之间有这样一番对话。

丰台提督:“八爷,不是末将不相信您,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既没有圣旨,有没有十三爷的手令?”

胤禩:“圣旨我明天就可以请发给你们,今天他们四位和关外的四千铁骑就分别进驻你们的大营。”

西山锐建营提督:“不是末将驳回,军队的防务没有圣旨或者十三爷的手令,末将不敢擅自接受。”

永信:“你们是哪个旗的?”

西山锐建营提督:“回王爷,末将是正黄旗下。”

永信:“难怪说要整顿旗务,一个小小的提督竟然连总理王大臣的话也敢不听!”

西山锐建营提督:“回王爷,末将直接听命于十三爷,这是皇上钦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胤祥在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统领地位已经深入人心,也就是说这两个大营的所有事务都要由胤祥来决断,即便是雍正也是要通过胤祥才能进行管理。

所以,在四位关外“铁帽子王”的副将已经接管了两个大营的军务的情况下,拖着病体、躺在担架上的胤祥,依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重新夺回兵权,因为他只要出现在丰台大营之中,其地位和手中的权力便已然是无人能力,而这些正雍正所赋予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的胤祥,其实并没有统兵的经历。

尽管《雍正王朝》中的胤祥,被塑造为了统兵的皇子、军旅出身的阿哥,然而在正史之中,胤祥却没有任何的统兵经历。

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因而在此之前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以及两次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胤祥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而在他出生之后,康熙又分别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及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此时的胤祥尚且年幼,也根本无法参与到其中。

在此之后,胤祥在康熙的表兄弟、大国舅佟国纲之子法海的培养下,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期间,胤祥过于“活跃”的表现让康熙对其极为不满和厌恶,而胤祥也被康熙圈禁一年后,遭到了康熙的冷落,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获得任何的表现机会。因而,胤祥也就错过参与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的机会。

在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登基之后,胤祥始终呆在京城之中辅佐雍正,尽管他也在平定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以及对蒙古准噶尔部军事对峙的过程中出力不少,但这仅仅就是制定用兵谋略,调遣部队以及筹措粮饷等层面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前往前线直接统领军队进行作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康熙的其他皇子中,确实有不少人有过统兵作战的经历。

大阿哥胤褆,就曾参与过康熙征讨噶尔丹的战斗,尤其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他作为抚远大将军福全的副将,参与指挥战事。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等皇子,也都参与了对蒙古准噶尔部的作战。与胤祥同为法海学生的十四阿哥胤禵,更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时候,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率领大军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

至于胤祥,确实没有参与到上述任何一场作战指挥之中,而他统兵皇子的身份,也仅仅是《雍正王朝》中刻意设定的而已,在正史中却并非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