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道教的神仙众多,在民间的信仰是如何演变的?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它自从东汉后期诞生后,在我国民间及士大夫之间流传并逐渐繁衍壮大。
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道教根据我国的远古神话创造了诸多的神灵,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道教尊奉的最高神,即我们熟知的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5年—144年),道教祖天师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亦称正一道、天师道)。
张道陵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并亲自编写《老子想尔注》,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道”是“一”,“一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为招揽入道者,五斗米道还尊奉天、地、水三官神,信道者有病须“叩头思过”,向三官神祷告请罪,道教的“祭酒”(道教区域负责人)即可与神灵沟通为病人治病。
魏晋时期,道教各派都假托神灵的名义撰造经书,这时所尊奉的神仙显得十分混乱。
东晋的道教理论家葛洪(283—363年)并不以老子为尊,他结合了荆楚地区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远古神话,推出了一位将天地万物始祖与道教始祖合二为一的尊神——元始天王。
葛洪在《枕中书》这样记载:“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
此时,还是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葛洪还把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等人也都纳入了这一道教创世的神话之中。
北朝时期北方道教的代表人物寇谦之(365—448年)改革旧天师道,打出“太上老君”的旗号,老子作为道教教主,被尊为太上老君。《魏书·释老志》就说,道教出于老子,老子先天地而生,之后才有世界万物的形成。老子既是上天诸帝的宗主,也是各路神仙的领袖。
南朝梁朝的道教大师陶弘景(456—536年)针对秦汉以来神仙庞杂无序状况的现象进行了整合,撰写出一部道教神仙排位书——《真灵位业图》。
在这部著作中,陶弘景把“元始天王”排在了第一阶玉清境的最高位,并改以“元始天尊”之名,从而正式确立了元始天尊在茅山上清派乃至整个道教体系中的独尊地位。
《真灵位业图》第二阶上清境的主神为“上清灵宝天尊”,第三阶太极境的主神是“太极金阙帝君”,第四阶太清境的主神为“太清太上老君”。
由于道教有“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因而《真灵位业图》中的“三清”神名逐渐发展并广为人知。
到了唐代,由于李姓皇帝尊奉老子李耳为自家祖宗,道教因老子而更加兴盛,于是,“三清”之神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到了宋代,多位皇帝崇道,玉皇大帝又成为特别尊奉的神灵,玉皇大帝本来是属于三清之下的四位天帝(又称四御)之一,以“玉皇道君”、“高上玉帝”之名排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因此,自从宋代开始,玉皇大帝成为民间所推崇的“天上的皇帝”,认为他在天上的世界上统治着万神。在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即描写玉皇大帝是天上的万神之首,就连太上老君都要听他的。
明清时期,由于两朝皇帝没有特别崇道的,道教也没有出现特别杰出的人物,因而,道教基本上是延续了唐宋时期的神仙。只不过,在民间又广泛地流行着尊奉专职的神灵,比如:城隍神、土地神、灶王神、药神、财神、妈祖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明清两朝,最流行的神灵,是佛教的观音菩萨,道教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及“武财神”关公,他们的庙宇宫观遍及中国大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