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曹丕“禅让戏”演完,吴蜀立马上演“自立戏”,结果刘备成了正统
曹丕老爹留下的家底比较厚,但如何获取曹操的全部遗产,对于曹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曹操苦心营造的格局,就是为了让儿子能顺利地接管大汉江山,篡了王朝正统自立为帝。
篡位和一般的改朝换代不同,改朝换代有末代暴君荒淫无道这一舆论基础,起义家有大义傍身,造起反来有底气。然而,汉献帝是个老实巴交的憨小子,从来没做过什么暴君行径,即便东汉王朝下达了某些弊政,那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家们下达的命令,与傀儡皇帝没什么关系。所以,曹丕不能直接杀掉汉献帝,从他的手里夺走权位,只能用“套路”胁迫汉献帝进行禅让,名正言顺地将皇位传给自己。
在《三国演义》“曹丕废帝篡炎刘”这一折里,我们不难发现,曹丕是根本没有底气的。篡不同于夺,需要的是心机城府而不是暴力手段,在此之前篡位成功的先例几乎没有,王莽虽篡西汉,却让外人抓住了把柄,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曹丕要走的,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实属摸着石头过河。
遵循历代皇帝获得合法性的套路,曹丕先是要搞一套左青龙右白虎的祥瑞之兆,证明自己“王权天授”的合法性。不过,老百姓在长久的改朝换代中已积累了历史经验,什么天降祥瑞?糊弄鬼去吧!因此,单是祥瑞远远不够,“大楚兴陈胜王”那一套早就成了过时的把戏,三国时代想要自立的诸侯哪个没装神弄鬼过?
曹丕另辟蹊径,玩了一出文字游戏,将“魏”字拆解成“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由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皇帝用过类似的套路,所以,这一招颇为奏效。紧接着,这出大戏就不太好演下去了,因为曹丕要面对的是正统皇帝汉献帝。禅让,必须得让汉献帝亲自参与仪式,并在大庭广众的环境下心甘情愿地说出禅让宣言,至少要在表面上心甘情愿。
曹丕梦寐以求的效果,就是汉献帝中风偏瘫,嘴歪眼斜地对自己寄予厚望,让他为了黎民苍生的幸福接过统治权。值此之际,曹丕万分推脱,最终,在群臣拥立之下不得不接过重担。想让汉献帝中风偏瘫无疑颇具难度,以当时的毒理学水平来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只能威逼利诱汉献帝这位“主演”,让他参与到这出禅让大戏里。
为了让汉献帝出演,曹丕请出了副导演兼龙套演员华歆,让他去做汉献帝的“思想工作”。在影视作品中,副导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干的工作比导演繁重,却捞不到多少名利。华歆无疑是个为主公排忧解难的最佳副导演,也是这出戏里的最佳龙套。华歆将自己钉在耻辱柱上,替主子背了胁迫汉献帝的黑锅。
华歆来到汉献帝面前,此时的汉献帝不再是那个受重臣摆布的儿皇帝,而是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中年傀儡皇帝。华歆先是给汉献帝讲了尧舜禅让的故事,告诉他古代禅让制的可贵,希望他能效仿尧帝。汉献帝比较保守,不肯松口。于是,华歆上前一步,胁迫汉献帝,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否则恐遭不测。
汉献帝怎会受这等人物的威胁?打算拂袖而去。王朗见事情即将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连忙示意华歆不惜一切代价逼迫汉献帝就范。于是,华歆一把抓住刘协的龙袍,说道:“陛下,到底禅不禅让,你还是留个痛快话吧。”当然,现实情况比笔者的描述残酷得多,从“按剑指帝”这四个字上,足见当时的汉献帝已成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华歆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这是最脏最累的活,肯定会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将来有人评价大魏政权如何如何,肯定会将自己拉出来鞭尸。然而,华歆却勇敢地承担了所有。在整个禅让事件乃至三国格局的变动上,不论是曹丕还是刘备的表现都堪称虚伪,整个事件中演的最出色的,莫过于龙套演员兼副导演华歆,因为他的演出最为真实,不掺杂任何水分。
汉献帝碍于生命威胁,不得不将皇权拱手相让。曹丕听说刘协愿意让位以后,没有任何演出经验的他还以为可以就此杀青了,大喜过望,想要顺理成章地接过皇位。然而,编剧司马懿却站了出来,告诉曹丕说现在还不到时候,虽然,汉献帝的诏书送到了家门口,但作为总导演的魏王必须“上表谦天位,以绝天下之谤”。
瞧瞧,要不怎么说编剧往往是全剧组最有才华的那个呢?只有编剧将剧本剖析得最透彻,明白若此时收手必将让天下有“谤”。任何政治行为,都得考虑到背后的舆情工作。如果不进行一番推让,天下人难免会嚼舌头。一语惊醒梦中人,曹丕连忙按照司马懿所说,上书称自己的德行不够,怎能接过王朝正统呢?所以还是“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男主演汉献帝只想早点结束这出闹剧,所以,再次相让。司马懿的点拨被曹丕记在心里,所以他这次仍不肯轻易地接受近在咫尺的皇权,而是找来谋士贾诩进行商议。贾诩这位场务兼服化道正愁自己在这出大戏中没有戏份,连忙为演员们打造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贾诩将所有暗箱操作的内容全都放在台面上: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禅让仪式中,汉献帝刘协捧着自己的传国之宝交到曹丕手上,两人像是过年塞红包一样你推我让,最后,曹丕摆出一副“你们也看到了,这江山社稷是他非要塞到我手里”的嘴脸,心安理得地坐上了龙椅。
到了这,这出大戏终于杀青了。尤其是最后一折禅让大典,大受北方观众好评。除了南方的观众是汉献帝的“真爱粉”,情绪有些反动之外,这部戏大获成功。
然而,曹丕在这一折戏里的表现还是不太成熟,或许是因为曹丕是历史上首个成功导演了禅让大戏的导演,所以,才会暴露出轻浮暴躁等缺陷。若不是司马懿、贾诩等工作人员及时站出来为导演提供帮助,恐怕曹丕会成为下一个王莽,落人话柄。
司马懿和贾诩一个是编剧,一个是场务,两人都没有走到台前,所以,他们干的活相当干净。虽然偶尔会出场客串一下龙套,可这两人的登场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过,两人在这出大戏里暴露了极其高明的“禅让学”功力,这一点亦将他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如果曹操是总导演,他一定会怀疑司马懿和贾诩有朝一日会不会上位为导演,夺取自己的江山社稷。对于受主公猜忌这一点,司马懿和贾诩亦心知肚明,所以贾诩选择退出政坛,功成身退;司马懿则激流勇进,与曹氏家族的政治利益牢牢地绑在一起,并靠多年积累的经验帮助子孙打下家底。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司马懿父子才是最成功的“禅让学”专家。可以说,以魏代汉和以晋代魏的两出戏码,都是这两代人主导的。相比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曹丕这小子还是嫩了点。曹丕在成为皇帝后,像炫耀一样对文武群臣说出那句“舜禹之事,朕知之矣”时,已经暴露了他贼人之贼的本质。
继尧舜禹之后的禅让,大多是篡夺皇权的把戏,所谓“禅让”不过是幌子罢了,这一点,天下人心知肚明。所以,“舜禹之事”可做不可说,谁说出来便会显得没素质,曹丕的稚嫩在此处展现无遗。
除此之外,曹丕远没有他老爹的眼界和手腕,这事要是发生在曹操身上,在“禅让”过后早就将司马懿、贾诩这两位“禅让学”专家消失了,怎会留下这两个厚黑的家伙?历史证明,曹丕的错误极其严重,对司马懿的疏忽亦使曹魏江山被司马氏篡夺。
在这出“禅让戏”成功上映后,蜀汉地区亦上演了一出跟风的“自立戏”。汉献帝刘协主动让位,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作为既得利益者,曹丕自然不会为难男主角刘协。
然而,蜀汉地区同样有一套成熟的剧组班子,在总导演诸葛亮、男主角刘备等人的张罗下,一出关于“自立”的戏码被导演出来。
在这出戏里,刘备高明地指出曹魏篡汉的本质,并将活得好好的废帝刘协硬生生地编死了。
由于删除了汉献帝的戏份,所以,男主演刘备就成了唯一的“汉室正统”,有了继承大汉正统称帝的资格。
实际上,刘备早就等着曹丕等人导演禅让了,若非如此坐镇蜀汉的刘备也没有资格在汉献帝活着的时候称帝。
至于孙权,因为他缺乏剧组班底,又没有称帝的口实和血缘关系,所以,只能在蜀、魏自立后,名不正言不顺地“自以居非中土”。在孙权当皇帝时,连皇帝必备的祭器和仪仗都没准备齐全。
相比于蜀、魏的正经剧组,孙权的这出称帝戏只能算是草台班子的演出。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