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功源于战场,失败源于朝堂:大唐储君李建成的仁慈与悲哀
提起李建成这个人,笔者估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失败者,懦弱无能的废物等等之类的负面印象。当然,这也很正常,现在主流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的。但问题在于,李建成真的是这么一个人吗?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聊这大唐的第一位储君,太子李建成为什么会失败?更进一步说,为什么会在已经牢牢掌握太子之位的时候失败?
李建成的能力
唐朝还未建立的时候,李建成就已经是李渊的左膀右臂,大家可能不知道,李渊在起兵讨伐隋朝之前,他有两个基地,一个是我们都知道的太原,由李渊亲自组织,另一个则是河东,由李建成独自组织。李渊的反隋计划一直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持续到了大业十三年,时机成熟后,李渊率先在太原起义,随后李建成立即自河东发兵相应,史料记载:“太子与齐王(元吉)至自河东,帝欢甚!”
如果说在河东招募兵源是李建成还仰仗了李渊的帮助,那么接下来几场硬仗就能说明李建成的真正能力。
西河之战,这是进军关中第一战,守军为大将高德儒。李建成为了打好这一仗,先是制定了严格的军法以及严明的军纪,又在行军路上与士卒同甘共苦,更是身体力行每一站都冲在最前面,史料记载:“风尘警急,身即前行,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之。”所以,在军队来到西河关后,仅仅9天,西河关附近就全部被占领,李渊建唐路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大胜。
霍邑之战,进攻开始前李渊得知,刘武周将突厥的兵力带到太原城下,准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唐军内部分裂,有人主张回去,有人主张继续战斗。在此情况下李建成力排众议,采用阵前辱骂将霍邑守将骗了出来,而后用精兵断了他的后路,一举全歼霍邑守军,此战为唐朝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很大的功劳,因为他将犯境的突厥又给吓了回去,确保了唐朝大本营的安全。
再往后,李建成又接二连三地拿下了潼关之战,以及降服刘黑闼,可以说,李建成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
到这儿可能就有老哥会问,既然李建成这么牛逼,为什么还会输给李世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李世民的好运气。我们都知道李建成是长子,在唐朝建立后他肯定是太子,但唐朝根基未稳,对外还需征战,对内还需安抚,可征战已经有了李世民,所以安抚就只能靠李建成。
攻守换位
自从李渊(此时唐朝还未建立)占领关中后,李建成就被李渊调到了自己的身边,而目的也很简单,一来帮助自己掌控局势,毕竟此时隋朝尚在(李渊立了一个傀儡),而且周边局势险峻没有一个是弱者,窦建德、刘武周、薛举和突厥等等,都在冲着关中这块风水宝地磨刀霍霍。
在李建成对内的时候,我们的另一位主角李世民则开始了自己的光芒时刻。李世民先是击败西边的薛举,而后击败北边的宋金刚和刘武周,紧接着又在虎牢关一战定天下,同时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平定了中原大半,最后又打败了山东的徐圆朗。
也就是说,在李建成为大唐内部日夜操劳的时候,曾经属于他的军权已经一步步地被李世民收入囊中。
公元621年,李世民返回长安,受封天策上将,比王公还牛,他的秦王府与新建的文学馆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
玄武门惨案
一山不容二虎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可惜李渊不知道。他一边大力提拔老二李世民,一边又支持老大李建成,而老三李元吉则是一直默默地站在老大身边。
随着李世民基本上平定天下,唐朝内部也是分裂成了两部分,李世民和李建成势如水火。但各位别把事儿想简单了,此时如果李建成下狠手,李世民还是必死,因为他已经回长安了,即使有兵也没用,因为长安城里的大部分兵力都是李建成的,而城外的李世民没有的李渊命令也动不了。
可李建成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终于为自己及全家甚至是老三的全家酿下了苦果。李建成本人一直是想通过和平的手段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对外战争上。626年,突厥犯境,本来这种事儿应该是李世民去做,但李建成果断推举李元吉(这个人没什么名气,但绝对不意味着没本事)挂帅,目的就是为了将李世民的小朝廷搬空!
但此时李世民自然不会就这么任人摆布,于是就有了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假借李渊命令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并特意申明是玄武门(守将已经被买通)。二人刚刚迈入玄武门,李世民动手,大唐帝国的第一任储君,第一任齐王,就这样倒在了自己亲兄弟李世民的手上,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唐太宗!
最后,笔者多嘴一句,李建成在对内也是办了很多好事儿,因为太多就不列举了,但从大部分史料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建成可能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但绝对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他的成功源于战场,因为他有军功于大唐,但他的失败则源于朝堂,因为他忘了,在乱世中,军权才是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