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柬之将武则天拉下皇位,后来他的下场如何?
曹操有几句诗写得不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尽管人的身体衰老,但志向没有颓废。这两句诗用在张柬之身上最为合适,因为时年八十余岁高龄的他,竟然做了一件既与年龄极不相称且很拉风的事情,那就是将女皇武则天提前赶下台,拥中宗李显复位。由于事件发生在武则天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因此,历史上把这次著名的政变称之为“神龙政变”。那么,神龙政变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带头发动政变的八旬老人张柬之最终又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政变的诱因:张昌宗兄弟干政,李显复位扑朔迷离。
武则天称制、登基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将一切不安定的因素全部被剔除,从而实现政权的高枕无忧。之后,步入晚年的武则天开始专心致志地享受人生。而当她最喜欢的“内侍”冯小宝及御医沈南璆相继离世后,女儿太平公主又及时为其献上了“莲花六郎”张昌宗。
张昌宗翩翩少年,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很快得到女皇宠幸。没多久,张昌宗又将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易之提携入宫。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西汉时一前一后入宫侍奉汉成帝的赵飞燕姐妹。虽然张氏兄弟同赵氏姐妹性别不同,但性质如出一辙。当年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七十四岁的高龄,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张氏兄弟为了荣华富贵,却小鸟依人般依偎在武则天身边左右。
人最无法抗拒的就是身体衰老带来的精神萎靡与体力不支。显然,武则天已经在繁杂的政务面前力不从心。而为了掌控朝政,武则天不得不将部分权力下放给予她朝夕相处的二张兄弟。如此一来,便给了二张置喙政务的机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兄弟二人同时得势。因此,不仅张氏家族从此飞黄腾达,就连武三思、武承嗣等武则天的子侄们也前来巴结附庸。
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处于风华正茂年纪的二张自然担忧武则天去世后自己的命运前途。因此,当朝臣呼吁将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迎回作为将来皇位继承人时,张氏兄弟及时在武则天面前为李显美言,致使女皇最终下了传位于儿子的决心。
迎回李显,意味着恢复李唐社稷,意义重大。本来张氏兄弟算是首功一箭,前途无量,但接下来却连作了两件蠢事,致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怎么回事呢?原来,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及女婿武延基对于张氏兄弟干涉政务颇有微词。一日,兄妹几人的谈话内容被张昌宗获取。于是张昌宗便跑到武则天那里哭诉委屈,如同被人戳了脊梁骨一样难过。武则天不容任何人挑战她的权威,一怒之下,要求李显处置孙辈三人。
李显担心千辛万苦得到的地位付之东流,只好忍痛割爱将三个少不更事的孩子逼死。此举,虽然暴露了李显没有下限的一面,但无疑他会对从中作梗的张氏兄弟恨之入骨。事后,张氏兄弟必然担心李显继位后对自己报复。所以,当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准备正式让位李显的时候,张氏兄弟故意捏造司礼丞高戬与宰相魏元忠私下发表“陛下已老,提前依附太子”的言论来搅局。虽然最终高、魏二人的罪名没有成立,但还是遭到流放,而武则天传位的事宜也由此搁浅。
此时,失落的不仅是煎熬了十余年李显,而那些拥护他的大臣们更加焦躁不安,因为谁都不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变故。所以,当务之急是除掉张氏兄弟,那怕是将其逐出朝堂。于是以宋璟、唐休璟、桓彦范等为首的朝臣开始对张氏兄弟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弹劾潮。由于张氏兄弟及族人党羽本就劣迹斑斑、臭名昭彰,很容易就被找到一箩筐罪证。但是由于武则天有意袒护,加上党羽的庇佑,张氏兄弟总能化险为夷、毫发无损。既然正常渠道奈何不了二张,那么朝臣就开始考虑非常手段,于是一场神龙元年的政变,悄然酝酿。
神龙政变张柬之大显身手
神龙政变的核心成员有姚元崇、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帏、张柬之等人。冲在最前面的是耄耋之年的张柬之。张柬之属大器晚成之人,古稀之年才被召试入仕,之后一路坦荡高升。狄仁杰生前曾两次向武则天举荐张柬之,后来宰相姚元崇也向武则天举荐张柬之。
公元704年十月,时年80岁高龄的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次年正月便改动政变,可见张柬之的老当益壮、雷厉风行。其实,张柬之早就对政变作未雨绸缪,当上宰相后先是将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拉拢为己用;后又将曾经盟约举事的杨元琰任命为右羽林将军;最后又把桓彦范、敬晖、李湛(李义府之子)均安插到禁军担任要职。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人征得太子李显同意,抓紧筹划政变事宜。当月二十二日,张柬之、桓彦范、崔玄帏、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五百羽林军集结于玄武门。随后与太子李显,李多祚、李湛、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一队人会合。之后,两一起杀入迎仙宫,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当场毙命。
接下来,众人又将二张核心党羽张昌期、张昌仪、张同仪一并诛灭。其他诸如韦承庆、房融、司礼卿崔神庆等人被下狱治罪,但唯独没有对武三思等人下手,由此也埋下了张柬之悲惨结局的伏笔。
武则天眼见回天乏术,只好于政变当月二十四日传位于李显。二十五日,李显正式登基。二十六日,武则天被软禁于上阳宫。十个月后,武则天郁郁而终。
李显复位,张柬之等人居功至伟,因此全部拜相封爵。赐封敬晖为侍中加齐公,桓彦范为谯公,张柬之为中书令、汉阳公,袁恕为南阳公,崔玄帏为博陵公。并且每人加则赐免死铁券一枚,规定除谋反外,每人可免死罪十次。
张柬之的下场
李显复位,万象更新,李唐宗庙、社稷逐一恢复。张柬之等人原以为中宗李显能够励精图治,为唐朝创一片盛世伟业。没曾想,懦弱的李治很快将大权拱手于曾经“患难见真情”的皇后韦氏。不仅如此,可能是出于信守当年母亲“李武两家日后和平相处”的承诺,亦或是其本人原本就一个优柔寡断之人,所以李显也没有在张柬之等人的期望中去通过“灭武”立威。相反,漏网之鱼的武三思一方面通过巴结中宗而重揽大权,另一方面很快又与韦皇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人结成了一个凌驾于皇权之上的“韦武集团”。
张柬之等人失望之余,只好再次对李显陈述女人干政及武三思掌权的利害关系。但是,面对众人的苦口婆心,中宗一概置若罔闻。既然李显忠奸不分、助纣为虐,必然给了武三思反击张柬之等人的机会。武三思为了除掉张柬之等人可以说是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
一、向李显进谗言,说张柬之等人居功自傲、威胁皇权。随后,武三思建议中宗剥夺几个人的实权,全部委于虚职。中宗采纳,张柬之等人被贬。
二、武三思本来将韦皇后及上官婉儿“一箭双雕”,但是他却恬不知耻地将韦皇后的丑事分列出来,然后张榜于洛阳东的天津桥上,然后嫁祸于张柬之等人。并且,武三思还在中宗面前煽风点火,说张柬之等人明是对抗皇后,实际上阴谋叛乱。建议中宗对几人灭族。中宗深信不疑,雷霆震怒。
三、武三思指使侍御史郑愔弹劾张柬之等人,然后交刑部加紧审理,火速定罪处决。李显默许。不过,最终念几人曾经得到免死铁券,于是下令长期流放。
最终,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敬晖流放琼州、桓彦范流放瀼州、袁恕己流放环洲、崔玄帏流放古州。随后,武三思又指使太子李重俊上奏请中宗灭几人“三族”,李显没有采纳。但是,武三思担心张柬之等人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于是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派心腹周利用去追杀几人。不过,当周利用追到岭外时,张柬之、崔玄帏已经去世。其他几个先是被虐到惨不忍睹,然后被乱棒打死。
总结:
张柬之注定是被卸磨杀驴的结局,因为他所依附的中宗李显是一个连自己命运都不能掌控的人。因此,张柬之等人的悲剧也成了李显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张柬之“怒放的生命”,足以让自己彪炳史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