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宣州刺史——裴耀卿

原标题:宣州刺史——裴耀卿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5期

裴耀卿,字焕之,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唐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宣州第一任刺史。因其任上,政绩突出,时称良吏,《宁国府志》将其列入《名宦》。《旧唐书》、《新唐书》对其生平事迹都有记载。

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裴守真曾任户部尚书。裴耀卿小时候很聪明,七八岁就会做文章。唐睿宗李旦在武则天称帝后被降为后嗣,封为相王。裴耀卿青年时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签(掌握机要、处理文书的官)。受到李旦的赏识和重用,留在府中值班,“以备顾问”。李旦重新当皇帝后,任命他为国子主簿。

唐玄宗登基后,裴耀卿任长安县令。长安县为京师重地,因皇宫和官府需要,长安县一直以政府名义按户征购财物,穷苦百姓深受其害。裴耀卿到任后,改革弊症,“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新唐书•裴耀卿传》)裴耀卿让一切所需,向豪富之家征收,并预先给钱,杜绝了奸邪欺瞒的弊病。他在长安任职二年,宽严得当,离官去任后,县中吏民都非常怀念他,“及去,人思之。” (《新唐书•裴耀卿传》)

开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升任济州(今山东济宁)刺史。当年,唐玄宗要去泰山封禅,济州是前往泰山的必经之地,地广人稀,百姓困苦。“车驾东巡,州当大路,道里绵长,而户口寡弱,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 (《旧唐书•裴耀卿传》)经耀卿精心安排,很妥善地接待了唐玄宗;同时也没有过重剥削人民。结果在唐玄宗经过的十几州中,济州处理最宜。唐玄宗很是满意,还归至宋州(今河南商丘),宴赏从官,席间高兴地对大臣谈到这次出巡的情况时说:“裴耀卿上书数百言,至曰‘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置书座右以自戒,此其爱人也。”(《新唐书•裴耀卿传》)

因其政绩显著,不久,裴耀卿由北方来到江南,任宣州刺史。唐朝,在今天的安徽江南地区设有宣州、歙州(即后来的徽州),这里物产丰富,水路交通发达,素为上州望郡,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宣州在处长江流域,河流众多,易发水患。他到宣州之前,州境经常发大水,冲坏河防,各州因无朝廷诏令一般不敢擅自兴役修复。裴耀卿说:“不动工筑堤,不是至公。”于是亲自操持工程。但未及完工,朝廷下诏调迁,裴耀卿怕他离开后工程受阻,没有及时宣布诏令,而抚巡则催他到职。最终,堤成,裴耀卿宣布诏令后离去。为此,宣州吏民给他立碑颂德。

《宁国府志》记载,裴耀卿在任宣州刺史期间,大力推行乡饮酒礼,教化当地民众。乡饮酒礼是唐代所规定的教化之仪,开元六年(718),《乡饮酒礼》颁行天下。每年,令州县长官,亲率长幼,齿别有序,递相劝勉,依礼行之,庶乎时识廉耻,人知敬让。乡饮酒礼,绝非只是一种简单的餐饮宴请活动,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封建社会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裴耀卿作为宣州刺史,上表介绍其大力推行乡饮酒礼,“行礼乐化导”的效果称:

州牧县宰,所主者,宣扬礼乐,典校经籍;所牧者,返古还淳,上奉君亲,下安乡族;圣朝制礼作乐,虽行之日久,而外州远郡,俗习未知,徒闻礼乐之名,而不知礼乐之实,窃见以《乡饮酒礼》颁于天下,比来唯贡之日,略用其仪,闾里之间,未通其事,臣在州之日,率当州所管县与父老百姓,劝导行礼,奏乐歌《白华》《华黍》《南陔》《由庚》等章,言孝子养亲,及群物遂性之义,或有泣者,则知人心有感,不可尽诬。但臣州久绝雅声,不识古乐,伏计太常具有乐器,大乐久备和声,伏望令天下三五十大州,简有性识,于太常调习雅声。仍请笙竽琴瑟之类,各三两事,令比州转次造习,每年各备礼仪,准令式行礼,稍加劝奖,以维风俗。(摘自《请行礼乐化导表》)

裴之意,各地刺史应该大力宣导乡饮酒礼,不仅仅只在贡士的场合才行此礼,而且应该贯彻到日常的行政过程中,要使它成为一种常态。裴耀卿专门上书,谈其作为地方官积极履行教化职能的具体实践,对于今天各地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意义,尽管这种教化有宣扬封建思想的局限性。

裴耀卿最大历史功绩,是他改革漕运。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隋唐时期,朝廷需从东南征调粮食、布匹等物资,维系国家财政支出。漕运由此成为国家大事。至唐玄宗后期,一度漕运不畅,京师粮食供不应求。裴耀卿离开宣州后,回到北方任冀州刺史、京兆尹等职。在任京兆尹时,连绵大雨损害庄稼,京城谷贵。唐玄宗准备迁往东都洛阳,单独召见裴耀卿询问赈灾办法。由于裴耀卿担任宣州刺史期间,洞察宣歙地区社会经济的实际。裴耀卿奏请唐玄宗改革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得到朝廷的支持,后被任命为主持漕运的重要官员——江淮、河南转运使,专门负责漕运。裴耀卿在黄河入汴(河)的附近河阴(今河南荥阳北)设输场——转运物资的货场,并置河阴仓。江南物资经大运河运至输场,即纳入仓内,船返本州。然后再由政府另雇运船,溯黄河到潼关,再经渭水直达长安。自开元十二年(734年)以后的三年中,运往关中的租米达七百万斛,是隋唐漕运史上的最高记录,节省陆路雇车运费三十万缗。裴耀卿的节级转运法,主要效益在于减少消耗,促进国家漕运发展。裴耀卿成功地整顿漕运,成为开元盛世的一段佳话。

唐朝漕运的兴盛,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手工业繁荣。以唐朝时宣州为例,宣州的红线毯,纺织工艺超过“太原毯”、“蜀都褥”,引得朝廷“年年十月来宣州”。宣纸、宣笔、徽墨、歙砚作为文房四宝非常有名了,宣纸列为贡品。在矿业方面,唐代开发较多,据《新唐书•食货志》称,当时全国有六大矿产州,宣州矿产名列第二。唐代冶铜最为著名,宣州建置梅根监和宛陵监,直属中央直辖的冶铸机构。著名诗人孟浩然夜泊于宣城江边,仍可以见到梅根冶火炉冲天,烟迷数十里外的扬叶州,“火炽梅根冶,烟迷扬叶州”。

交通条件发达,带来了商业发展的优良条件。宣州依水而建,早在秦汉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隋书•地理志》记载皖南的宣州是“珍异所聚,商贾并辏”。唐朝时宣州、歙州翘首全国,当时宣州境内主要商业贸易有盐、茶、粮食、纺织品、铜铁器等大宗商品,其余丰富的土特产贸易十分活跃。朝廷每年来自宣州的财赋近百万贯。经济繁荣促进集市广泛滋生,还有草市、夜市出现。当涂的采石,宣州的鹊头镇、梅根冶铜井山等,都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镇、集市。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裴耀卿调任侍中,翌年升为尚书左丞相,参知政事,封为赵成侯。天宝元年(742年)改任尚书右仆射,时间不长又改任左仆射。次年(743年)病卒,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制作:童达清,lesr2718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