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从医学上说,白米饭是营养最差的主食?

原标题:为什么从医学上说,白米饭是营养最差的主食?

白米饭,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主食之一,甚至有很多人如果一天没吃白米饭,都感觉自己没好好吃过东西~

但是最近,有不少言论及研究指出,“白米饭是最差的主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跟着小薇一起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常可以吃的主食有哪些:

谷类:最常见的就是大米、面粉及其制品,除此之外,还有糙米、全麦、玉米、小米、大黄米、燕麦、大麦、高粱、荞麦等粗杂粮。

豆类:如绿豆、赤小豆、扁豆、芸豆、蚕豆等杂豆类。

薯类:如马铃薯、甘薯、木薯、芋头、山药等。

淀粉类:如莲子、栗子、芡实等。

由这些食物做出的主食花样可不少,包括且不限于米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包、饼干、面条、方便面、豆包、米粉、油条、麦片、土豆饼等。

事实上,比起其他主食,

白米饭确实不太优秀,

这个结论,各国的多项研究都有表明~

01吃白米饭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权威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中国2型糖尿病的事实报告,指出:吃白米饭较多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数据显示:大米摄入最多的人群,他们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吃大米最少的人群高了78%。)

02白米饭营养价值有限

白米饭的营养比较单一,相比于其它主食,各种营养指标也比较贫乏。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

造成白米饭「硬伤」的原因

一颗完整的稻谷,能被食用的部分包括:谷皮层、糊粉层、胚乳、谷胚。

这里面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其实是非常健康且营养的。

但是为了观感和口感,也为了方便粮食储存,需要把粗糙的谷粒层层磨白,处理成晶莹、洁白的大米,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购买的精白大米。

导致我们吃的只剩下胚乳,也失去了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维生素 E 等营养素,只留下了大量的淀粉、部分蛋白质、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才导致了白米饭的营养价值低,且「升糖指数GI」(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相对较高。

注意,虽然小薇这里说,白米饭确实有不足的“硬伤”,但白米饭绝对不是最差的主食。

因为白米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是我们大脑唯一可利用的能量物质,也是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耐力、提高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更何况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吃惯了白米饭,少吃一顿都觉得,自己“饿得慌”~

因此,我们要注意的应该是,

最简单的就是,做杂粮饭,即:精白米+全谷物/杂豆类/薯类等。

这样搭配的杂粮饭,能补充白米饭在营养方面的不足,可以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等。

举个例子:

01精白米+全谷物

常见的全谷物有:玉米、高粱米、小米、黑米、大麦米、薏米、燕麦、荞麦等。

全谷杂粮饭

材料:大米、黑米、燕麦米、小米按照2:1:1:1比例。

做法:将各类谷物混合洗净,放入电饭煲中,加入比平常稍微多一点儿的清水,选择“杂粮饭”或者“精煮”功能煮好即可(煮饭时间大约40分钟左右)。

02精白米+杂豆类

常见的杂豆类:红小豆、芸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

杂豆粥

材料:大米、红豆、绿豆、黑豆按照2:1:1:1比例。

做法:各种豆子和大米洗净泡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烂即可。豆子最好都先泡好,这样比较容易煮熟。

03精白米+薯类

常见的薯类: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

紫薯饭

材料:紫薯一个、大米适量。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内;加入切成小块的紫薯;电饭煲煮饭;待熟了后将米和紫薯彻底的捣鼓均匀,即可食用。

当然也可以随自己喜好混合搭配,比如精白米+全谷物+杂豆类、精白米+全谷物+薯类,甚至还可以全加,如精白米+全谷物+杂豆类+薯类……保持比例在2:1:1:1即可。

只是要注意,虽然杂粮营养价值丰富,但是口感粗糙,膳食纤维丰富,不利于吸收,因此不同人群之间,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正常成年人,建议多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可以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物和杂豆类,50-100克的薯类。

儿童少年(2-5岁儿童和6-17岁少年),建议少吃因为儿童少年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建议每次不超过1碗,每周不超过5次。

老年人(65岁以上),建议软吃老年人咀嚼和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吃的杂粮饭要尽量做得细软,例如把杂粮碾碎成粉末或细小颗粒。

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人,建议少吃胃肠较弱的人要少吃杂粮,或者适当减少杂粮的比例,粗细的搭配比例为4∶6,每周食用3—4次即可。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吃主食了吗?记住,保证主食的多样性,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哦!(小薇OS:下次我妈给我吃红红紫紫的杂粮饭时,还是别拒绝了~)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

记得点赞+关注哦~

参考文献:

1 Seidelmann SB, Claggett B, Cheng S,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Aug 18, 2018 3(9): e419-e428

2 Reynolds A, Mann J, Cummings J, et al. Carbohydrate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 series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J]. The Lancet,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8)31809-9

3 杨月欣 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健康之路特邀审稿医生—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