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时期一桩神秘的刺杀案,影响了天下大势,罗贯中却没告诉你

原标题:三国时期一桩神秘的刺杀案,影响了天下大势,罗贯中却没告诉你

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带有很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跟施耐庵写《水浒传》美化好汉们基本上是一个套路。《三国演义》问世后便备受欢迎,虽然没有像《红楼梦》一样形成“三国学”,但它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

研究《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能发现,罗贯中的内心更偏向蜀汉,所以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形象要好一些。书中的情节有真有假,需要辨别,有一桩发生于三国时期的隐秘刺杀案,罗贯中便没有详细告诉你。

真实的历史细节很多,罗贯中没一一写进去也可以理解,但这桩刺杀案明明对历史产生了影响,疑云重重,罗贯中为何选择性忽略呢?那个被刺杀的不是别人,正是蜀汉重臣费祎,刺杀他的人身份成谜。

他的名字叫郭修(也叫郭脩、郭循),是公元250年姜维从曹魏的阵营里抓回来的。郭修的相关资料在《三国志·后主传》、《费祎传》、《蜀书》、《魏书》还有其他一些细微地方都有提及,但他到底是不是魏国皇帝派去的,史学家吵翻了天。

《三国志》作者是陈寿,而为《三国志》做注的人是裴松之,裴松志参考了《魏氏春秋》的记载。郭修刺杀费祎是他被抓3年后的事,史料记载郭修在蜀国还挺受刘禅重视,被封左将军。在此之前,郭修一直待在凉州西平,在那一带名声很不错。

但是郭修“身在曹营心在汉(好像应该反过来说)”,他一点都不想做刘禅的臣子,每次碰到可以朝贺刘禅的机会,他便想靠近刘禅,趁机对其下手。刘禅毕竟是皇帝,郭修一直没碰上好机会,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朝里的重臣费祎。

早前曾经有人警告过费祎,说他现在处的位置,必须当心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应宜鉴知前事,稍为警惕。”但费祎显然没怎么当回事,直到那一年正月酒宴,郭修手里的刀猝不及防冲着他来,费祎喝多了没及时反应,就此倒在地上。

动手的郭修立刻被处死。问题来了,动手前,郭修难道不清楚自己的下场吗?难道他单纯是为了做实验?要知道《魏书》将郭修称为“故中郎西平郭修”,称赞他气节高尚,可以与历史上的聂政等人相比,魏国皇帝还把他追封为侯,赐了一大堆食邑,给他的儿子进爵,赏了好多财物。

由此看来,郭修的行动好像与魏国关系很大。但裴松之却否认了这样的说法,他表示郭修只是凉州西平一普通男子,而且刘禅才能不出众,费祎地位一般般,杀二人对魏国没有多大好处,就算他们活着,对魏国也造不成威胁。

郭修只是一介平民,真忠心魏国,被抓时便可自尽,何必要刺杀呢。据此,裴松之认为郭修的行动纯属他一个人的计划,与魏国毫无关联。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费祎被刺后就无法再制约姜维了,姜维出兵,东吴也出了兵,只不过都被魏国打退。

若是费祎继续活着,姜维真不一定能施展手脚,三国后期的走向也会有改变。但罗贯中没有在书中提及此事,或许是不想表现出蜀汉众多臣子无能的一面,也或许是痛心的原因。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