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家5口急性肝损,妻子肝衰竭,警惕:此类食用油别再吃,尽早扔
重症病房里,刘先生的妻子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是一个肝衰竭患者,靠透析维持生命。
然而,普通病房里还躺着刘先生以及他的父母、儿子,他们四人均查出了急性肝损。
上周,他们一家人都出现了严重的腹泻,怀疑是集体食物中毒,就医检查后,他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妻子最为严重,肝脏已经衰竭。
医生在他们的血液中提取出了超量的黄曲霉毒素,就是这种毒素导致了一家五口人患病。
经了解检测,毒素来源于他们家中长期存放的食用油。
去年超市促销,临近保质期的食用油以很低的价格被他们带到家,长时间的存放,有些食用油已经出现了很重的蛤蜊味,但妻子舍不得扔,认为做饭时,油总是要高温加热的,过期了也没关系。
医生忠告:此类食用油不可再吃,尽早扔掉
合肥市中心医院张鹏医师:过期食用油最好不要食用,长期食用会增加高血脂、动脉硬化斑块、肿瘤的发病几率。
尤其像刘先生家中这样长期存放,乃至出现了蛤蜊味的食用油是不可以继续食用的。
过期或是储存不当很容易导致食用油变质,变质后的食用油氧化和酸败程度较高,从而出现难闻的气味,俗称“蛤蜊味”。
这类食用油中油脂发生变性,长期使用会增加高血脂、动脉硬化斑块的风险。
此外,变质食用油中还易滋生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真菌毒素,早于1993年,它就被定义为“一级致癌物”,误食1mg就有致癌风险。
长期食用变质食用油,黄曲霉毒素被人体摄入,肝脏是受伤最严重的,这会增加肝脏损伤、肿瘤的出现,严重者可能导致肝脏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土榨”的食用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除杂,含有杂质以及霉菌、毒素的几率更高,且更不易储存,也不建议长期食用。
肝脏病变,2个症状很明显,要引起重视
临沂市人民医院王蓬山主任:肝病不易发现,但也不是“无迹可寻”,2个症状较为明显,要重视。
第1个:腹泻
引起刘先生一家重视的就是严重的腹泻。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在人体消化过程中非常重要,肝脏病变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都会受到影响,肠道中食物消化减慢,长时间瘀滞,就易导致腹泻。
此类腹泻和肠胃疾病导致的腹泻还有区别:
前者主要表现为大便不成形,呈溏泥状,后者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排便频繁以及水样排便。
第2个:黄疸
黄疸是肝病标志性症状,外在表现有小便浓黄、巩膜黄染、皮肤发黄等。
胆汁中存在一种神经毒素——胆红素,它本身是橘黄色的,有一定的毒性,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被肝脏摄取、转化,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肝脏病变后,肝功能减弱,胆红素含量升高后即显示毒性和颜色,进而侵犯人体黏膜、血管、皮肤,还会随尿液排出一部分,进而形成黄疸症状。
保护肝脏健康,要从生活习惯的养成做起
首先,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水分。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分的及时补充可以很好地滋润肝脏,降低其损伤风险。
喝水之前,水中浸泡云台冰菊,效果事半功倍。
菊花对肝脏的养护在汉代名书《金匮要略》中即有记载。
云台冰菊是怀菊亚种,产于怀菊之乡——怀庆府(河南焦作),是众多菊花品种中的佼佼者,它含有比一般菊花含量更高的养肝成分,还被称为“菊中之王”。
所含元素:
菊甙、生物碱类:被人体摄入后,可以很好地辅助提升肝损的修复,还能对毒素的聚集、沉淀起到抑制作用,提升肝脏排毒、代谢脂肪能力,减少肝脏受损的风险;
氨基酸:减缓肝脏组织氧化过程,抑制肝组织脂褐素的形成,保护肝脏健康。
沸水冲泡,每天一两杯就可以满足肝脏所需。
其次,还要少熬夜,睡眠充足。
《黄帝内经》记载:卧则血归于肝。
夜间静卧,进入深度睡眠,身体消耗血液的速度降低,更多的血液汇聚于肝脏储存。
供血充足有助于肝脏损伤的自我修复以及肝脏的排毒,而长时间熬夜会干扰这一进程,可能导致肝脏内形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诱发肝脏疾病。
小知识:
肝脏没有痛感神经,发病之后不易被察觉,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尤其是经常喝酒、熬夜、劳累的人以及50岁以上、有家族病史的均为肝病的“高危人群”,建议2-3年检查一次,及时了解肝脏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过期食用油引发的悲剧》[J].健康园地,2019-7-12.
[2] 张鹏.过期、变质食用油会对我们造成什么伤害?[N].医学科普,2019-2-14.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