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的王朝,留下了让人惊叹的精美文物

原标题:一个神秘的王朝,留下了让人惊叹的精美文物

契丹曾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的强族,以牧马骑射为常态,绵延千年。然而,她又如流星一般消失在人类历史中,惟留亦真亦假的各类民间传说故事,如同神秘感满满的楼兰古国。

金银器最能代表辽国至高的政治权力,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多姿的文化景观。如今留在世上的,辽代那些精美的金银器,不少是贵族的日常器具。对原始图腾崇拜、对日月崇拜的契丹族讲究厚葬,随葬物就有大量的金银器,向外界展现出契丹民族严格的政治制度、神秘的埋葬习俗、独特的祭祀方式和奢华的宴饮生活,将我们领进了一个精致典雅、豪华气派的金银器艺术氛围之中。

辽代金银器里当以辽开泰七年(1018年)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者最为精致。这些以金面具、鎏金银冠、金蹀躞带、金花银靴等组成的殡葬服饰,以及錾花金戒指、缠枝花纹金镯、八曲花式银盒、银罐与马具等,代表了辽国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准。

陈国公主是谁?她就是辽景宗和著名的萧太后的孙女。她的父亲是秦晋国王耶律隆庆,而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即是她的伯父。根据史书记载,萧太后对耶律隆庆极为宠爱,他被允许在当时繁华富庶的宝地——南京地区(即今天的北京)定府生活,权倾朝野、生活奢华。陈国公主是正室嫡出,身份尊贵。根据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初封“太平公主”,又晋封“越国公主”,后追封“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是典型的近亲婚姻,这在大辽的皇亲国戚里司空见惯。

这件作为墓葬品的黄金面具最为神秘。公主和驸马的脸上为什么要覆金面具?这还要从契丹人早期的丧葬习俗说起。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逐水源而居,打鱼狩猎。 他们的衣食住行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因此产生了契丹人独特的丧葬习俗——树葬。 《辽志》记载,契 丹人“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 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 ”

在殓葬后,人们要定期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对停放在外侧的尸体的美化和粉饰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金属面具、银丝网络等,最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变得更威严,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体腐烂,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黄金面具与银丝网络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级最高的。

彼时契丹与中原交融已多。若细细观看,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辽代金银器的装饰纹样,几乎是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翻版。展场一件金银花靴,其上錾刻飞凤,间饰花卉纹、云纹,纹饰鎏金,是自由构图的典型,为平视式纹样。

虽然辽代早已远去,然而这些千年前的金银器物,依然金碧辉煌,在幽暗中散发着摄人魂魄的光芒。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