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申城开启桑拿天模式,当心“中招”
央广网上海7月14日消息(记者杨静)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这两天申城温度陡然升高了,从33℃、35℃、一路朝38℃狂奔,室外已经开启了高温烧烤模式,炙烤得人浑身难受。
伴随着持续高温天气,中暑的发生率也在升高。专家提醒,高温环境下,如果你出现大汗、口渴、胸闷、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一定要重视,你可能中暑了。
入伏后,中暑话题又成了市民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几天,“男子中暑体温42℃不幸身亡”登上热搜。“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上海仁爱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周勇解释说,中暑是在高温高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发生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水电解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中暑主要跟高温、太阳直射、劳动强度大、空气不流通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个人体质弱、营养状态不佳、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肥胖等原因也是诱发中暑的因素。
怎么判断是否中暑?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中暑后患者会出现由轻到重的一系列疾病症状。其中,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射病则是特别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甚至可导致休克,严重的可引起昏迷、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那中暑了怎么办?周勇主任医师建议:如果中暑了,要立即停止活动,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打开电风扇或空调,帮忙脱去多余的衣物,使其快速散热;用冷水或酒精帮助患者擦身,或者用湿毛巾、冰凉贴冷敷,使其降温。
让患者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多喝淡盐水、绿豆汤,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者症状难以缓解或消失,可能是重度中暑,在采取救治措施的同时,要及时拨打120,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既然该来的高温躲不掉,那么平时就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周勇医生指出:天气炎热时,不管是否口渴,都要多喝水,尤其是出汗较多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多吃含水量高的蔬菜和水果,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果无法避免,要准备好防晒用具,并涂防晒霜,出行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宋贺主任表示,“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相对稳定一些,就擅自停药或自行换药。其实不然,高温天气,炎热易出汗,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脏负担加重。其次,夏季高温,人体出汗多,机体水分随汗液大量蒸发致血液黏稠,易导致心脑血管缺血甚至栓塞;另外,天热使人易情绪‘中暑’,烦躁易怒,再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打折’等因素,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甚至发生猝死。”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高温天气也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考验。那么心血管患者要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危及健康,伏天要多补充水分,饮食要清淡均衡。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定期门诊检查,遵医嘱严格按要求服药,不要擅自停药。心血管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及辛辣刺激饮食,多食新鲜蔬果。应避免在高温下活动,注意早上起来喝一杯水,降低血液粘稠度,合理饮食,保持适当运动,切忌大喜大悲大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