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房地产市场二手房监管和规范实现三大改变

原标题:杭州房地产市场二手房监管和规范实现三大改变

50年代初期,民间曾有从事房地产经营服务,接受当事人委托,介绍房屋买卖、租赁、代办房地产交易等有关手续,并按规定收取一定费用的“掮客”,杭州市区多时达百余人,这就是早期的房地产经纪人。

90年代以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发达,从事中介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逐渐增多。1999年,杭州房改房开始允许上市交易,一些中介机构逐渐形成规模。1999年中介服务机构就有75家。

2002年,为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和执业经纪人的监管,杭州开始逐步建立房地产中介机构和执业经纪人诚信档案,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在线投诉、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等内容。

然而,房地产中介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让中介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准入不严、信息化管理滞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亟待规范。

为此,市住保房管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启了房产中介行业创新管理工作,于2006年11月启用了二手房买卖合同网上签订系统。网上签订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了对房产中介和经纪人的动态管理,实现了对交易行为的实时管理、对服务质量的跟踪管理、以及对交易数据的统计管理,并借助房产信息网公示不诚信行为和代理质量,初步解决了从中介主体、中介对象、中介行为、中介质量到中介数据的全程一体化管理中的难题,实现了“管人、管事、管行为”的监管体系,为促进房产中介行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杭州主城区二手房交易数量首次超过新建住房,2017年上半年市区二手房交易数量首次超过新建住房,至此,杭州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房时代”,这意味着中介行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提高对中介行业的监管力度和强度也变得愈发至关紧要。

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行业规范经营,维护房地产市场和经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局充分利用杭州互联网技术优势,完善整合行业大数据,创新建立了全国首个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服务平台,并于2017年5月升级为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

区别于以往仅将备案机构和持证经纪人纳入管理范围的做法,平台整合了中介机构备案登记信息、工商注册信息、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信息等,建立覆盖行业全体的信息备案体系。从业人员实行一人一码,佩戴实名服务牌上岗服务,市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从业信息;同时针对每单交易的记录和评价机制,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客户评价、检查通报、红黑灰名单信息等在监管服务平台实时公示,方便市民选择运营规范、好评率高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截止目前,平台已覆盖993家经纪机构、3290家门店、近10万名从业人员。

通过房源管理系统,打造“真实存在、真实产权、真实委托、真实价格、真实图片”的“五真”房源体系。明确房源发布标准,规范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按照“五真”房源要求进行房源核验,标注统一编码及二维码后方能发布。将产权不清晰、存在纠纷等问题房源挡在门外,从源头净化存量房市场供应信息,解决了虚假房源、重复信息泛滥等市场乱象。截至2021年6月底,现有约14.1万套真实房源,约31万条评价记录,2407万次浏览量。

此外,平台逐步建立了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对接市场监管局,将房地产中介企业新设、变更、注销信息、企业经营异常目录和严重失信信息与监管服务平台信息关联,完善房地产中介企业信用档案,构建行业风险警示名单,即时向公众公示,实现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互联网”监管。

作为全国首个政府主导,集二手房交易和经纪管理于一体的平台,突破了原有的监管服务模式,实现了“由事前管理变为事中、事后管理”、“由单一的政府管理变为政府、行业、社会共同监管”、“由管人、管事、管行为变为管平台、管数据、管信用”三大转变,通过社会公众参与,使监督不仅来自政府主管部门,更来自每一个消费者。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近年来,局还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持续开展全市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工作,全面对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和规范工作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通过联合执法、约谈整改、行业通报、立案查处、行政处罚等手段坚决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二手房监管服务平台发布行业通报进行表扬、告诫和批评,通过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有效发挥房地产中介领域正向引领和负面警示作用。

如何更好的强化监管效果?市住保房管部门还不断加强行业联动,通过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强化房地产中介企业自律,开展线上+线下的法律、政策和业务等各层面的执业规范培训,多渠道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养,倡导规范诚信的行业服务。

来源杭州住保房管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