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羲之的认错勇气
《列子》有篇很短的故事《说符》:有个人,他家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儿子偷去了。于是,他仔细观察这个青年人,发现他走路的样子、与别人说话的表情,都像小偷。他总注意这个人,感觉这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个小偷,决不会差的。过了几天,他下自家地窖取东西,发现了那把斧头。干完活上来,在家门前又看见邻居的儿子时,他忽然觉得,这小伙子,怎么看也不像小偷呀。同人说话办事,没有半点贼眉鼠眼的样了,真正好人一个。
文词儿说这是主观主义。老百姓说这是凭感觉待人。谁要与这样的人同学、共事,可遭了心了。因为“斧头找到了”,一切都好办,若是十年八年“找不到”,再若这位就是你单位的头头,咋好?
书圣,王佑军王羲之这样一位名人、大人物,也犯过这毛病,可他处理的方法却让人感动。王羲之有两爱:一是爱鹅,二是癖珠。一天,他正在玩弄一颗宝珠,忽然有一位僧友来访;让进客厅,二人便落座叙谈。其间有巧,又有一邻求见,王羲之将珠子放桌上,并请僧友稍等,就来。僧友品茗赏竹,羲之庭院会邻。当他会见完邻居返回时,僧友在,桌上宝珠却不见了。他立刻怀疑这位尘外之人,欲心未退。于是,语冷,且脸露鄙夷之色。僧人受此冤枉有口难辩,回寺郁郁而死。
几天后,家中大鹅屙屎带出来一颗宝珠,家人洗净,王羲之一看正是前几天“丢失”的稀世之宝,心中悔恨交加,从此再不玩珠。并舍宅为寺,每天亲守寺门,以赎前愆。这就是如今游人在绍兴的打卡地——“戒珠寺”。
王羲之的主观误判贬损了僧友,虽未直言,却伤害了朋友。而他将自己之错公之于世,舍宅戒珠,这种认错的勇气、真诚的忏悔是千百年来受人称赞的。
知错就改,敞开胸襟,必将得人谅解,让人心明白。怕就怕,害人不露痕迹,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主观主义可怕,更害人的是对人的主观批判变成“内控”材料入档,档案所属之人就一辈子见不到春天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