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于汉代的新疆烽火台克孜尔尕哈烽燧,与其他古代烽火台有何不同?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依西哈拉乡境内,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 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库车,是古龟兹国的中心。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方。 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都护府移设乌垒之后,是汉代的军事设施。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燧”又别称为”狼烟”。
克孜尔尕哈在古突厥语中是”红色哨卡”的意思。库车民间传说中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古代一位国王建造的高塔。有个预言家对国王报告:”根据卦象,公主会死于大地上的毒蝎。”担心失去爱女的国王急忙下命令,通往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的盐水沟大路边就矗立起一座高塔。公主从金碧辉煌的王宫搬进高塔。警卫森严的护卫并没能让她逃脱命运的安排,那注定要置公主死地的毒蝎竟然钻进了慈父送来的苹果核里!尽管细心的国王亲自为苹果削了皮。悲怆的呼号把一座土黄的高塔就此定格在数千年的风沙中,来往大沙漠的天涯孤客都叫他为”克孜尔尕哈”。
用烽烟传递消息,可追溯 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那时候,乘车传递曰”驵”,乘马传递称”驿”。烽火传递早在周朝就有,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火,各地诸侯必须立即带兵前往救援,共同抵抗敌人。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燧”又别称为”狼烟”。烽燧制度很严格,规定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如举一道烽或燧,示意来敌500人,500人以上举二道烽或燧,等等。乘马、乘车及烽火传递,相互依存,沿用至清。
日常管理烽火台的官吏叫”燧长”,带领一班人马日夜守候,随时受命发出或接收信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