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工短缺!董家鸿院士呼吁:医院引入专业化社工体系

原标题:医务社工短缺!董家鸿院士呼吁:医院引入专业化社工体系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和谐医患”的意义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之下,一个曾经不显眼的群体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他们就是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之所以凸显出重要性,关键在于他们起到的是“桥梁作用”。3月16日,在第十五个世界社会工作日来临之际,北京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换届大会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圆桌论坛举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高小俊在会上指出,推动社会医务工作是改善医疗服务、彰显医疗人文、促进医患和谐的务实举措。北京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有了11211家,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43岁,居民健康素养居全国首位,开展社会医务工作的意义重大。

起步早,发展慢,北京医务社工人员尚不到100人

“然而,医务社工工作开展的困难还不小”,高小俊介绍,北京医务社工虽然起步早,但是发展慢,现有兼职和专职人员还不足100人(上海超过600,深圳超过300),专业人才短缺。此外,社会认知度不高,各医院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市仅有13家医院开展了医务社工工作,制度机制尚待完善”。

“医学是有温度的,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治愈疾病、减轻痛苦,还要追求家庭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疗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指出,如今,现代医学模式已经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更加突出强调“全人”的健康理念。这就要求医院不仅关注“治病”,更要关注“医人”。这样一种新趋势也迫切呼吁在医院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系。

董家鸿介绍,作为诞生在医改大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开业就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志愿,社区,病友,个案,基金”齐头并进的五大版块,构成了清华长庚的社会服务体系,探索了公立医院医务社工工作创新模式。

医院社会工作部的工作如何开展?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介绍,医院有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紧密联动临床一线专科,从病患需求的角度开展志愿服务,为病患提供一对一服务的个案服务,为特殊人群开展的病友服务。此外,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社区,开展健康促进的社区服务。“通过专业化服务,清华长庚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了社会与医院沟通的桥梁,彰显了人本温度”,周月红说。

据悉,2016年3月,清华长庚社会服务基金成立,以专项基金形式资助住院的贫困患者。截至2020年底,共接收近145万元社会善款,用于补助近70个患者和家庭,同时针对乳腺癌患者、小儿失聪、小儿胆道闭锁等疾病进行专项补助。医务社工还从入院到出院在各个环节提供关怀,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综合照护,使医疗过程顺利进行。

134家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开展试点工作

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也已经得到北京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北京市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医务社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意见》中明确指出,2020年至2022年,逐步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到2025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按照规划,2020年底,北京市已经启动医务社工试点工作,134家医疗卫生单位被确定为试点单位。今年3月15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医务社工培训暨示范项目遴选工作部署会,北京市将在试点单位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精准培育一批有创新、可复制、能推广的医务社工示范项目,探索医务社工发展模式,体现医务社工专业发展方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医务社工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北京医院协会第二届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当选主任委员单位:医院党委副书记王克霞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委季庆英以视频形式表达祝贺,北京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英立平、北京卫健委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姚铁男等参加会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