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展示殷商文化魅力 加快古城修复建设
张建慧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推进“七大文化专项工程”,加快古城历史文化创意创新区建设,加快在建修复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对社会开放,展示殷商文化独特魅力,进一步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旅品牌,擦亮“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城市名片。
如何展示殷商文化独特魅力、加快商丘古城修复建设,成为众多市政协委员关注、思考和热议的重要话题。
市政协委员郭文剑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商丘文化事业的两个品牌,即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旅品牌、擦亮“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城市名片,意义重大。不久前他在《商丘日报》上发表了《“应天府南京”双城记》一文,梳理了商丘与南京神奇的历史情缘,商丘古城“一城阅尽五千年”确实名不虚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考察调研河南时指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对商丘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殷商之源”能起到引导商丘文化提纲挈领的作用,能把商丘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串起来。商丘历史文献记载丰富,有待于进一步考古挖掘。重现商丘历史文化的辉煌,也是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
市政协委员张新根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古城修复年底开放。我们的古城不仅仅是让大家看看修复的城墙、古建筑,还要承载古城的历史文化,要有民间故事、历史实物。”去年,市政协组织市摄协编印了《镜象商丘》画册,汇集了从1898年到现在商丘的珍贵影像,希望今后可以将其中的精品在古城做一个展示。中国很多重要的文物出在商丘,商丘还有很多文物散落在民间,希望政府能重视商丘民间文物的收集工作。
市政协委员贾长城提出:“商丘文化名人众多,大部分文化名人都在故里留有遗迹,但是北宋‘三朝元老’张方平墓明代以后即不复存在,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墓也于上世纪80年代被平整为土地,这两个名人墓冢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商丘文化建设的一大遗憾。”他建议,文化部门结合考古单位对张方平墓址进行考证,根据史料记载在其故乡包公庙乡境内予以复建。侯方域墓在商丘古城南十里的侯小园村。两个名人墓冢在原址进行复建修缮后,均应立碑纪之,建立标识物,并申请文物保护。
市政协委员孟新宇和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组的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商丘应该建设一座美术馆。”孟新宇说,尽管我市近年来依托商丘师院有一座商丘美术馆,但商丘需要建设一座高档次的市立美术馆。一个城市的美术馆,往往是这个城市最美丽、至少是最特殊的建筑,同时也是所有艺术品的容器。商丘美术、书法、摄影在河南省都是强项,很多优秀作品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场馆展示,更不要说承接全国的美展、书法展、摄影展了。
市政协委员欧阳华认为,应该挖潜商丘殷商文化特质,擦亮殷商文化品牌。她提出,殷商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也是商丘的靓丽名片。要持续开展殷商文化研究,强化殷商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全国殷商文化研究的大咖参与,并建设殷商之源博物馆。要通过多种形式推介殷商文化,如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殷商杯”文学、摄影、书画等征文比赛,以及动漫、电影或电视剧、网络等立体文艺宣传,讲好殷商文化的丰厚内涵,擦亮殷商文化品牌。(白 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