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to C与to B逻辑:4亿用户的钉钉下一步怎么走?

原标题:云的to C与to B逻辑:4亿用户的钉钉下一步怎么走?

to C的业务和to B的业务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果说,一个是服务个人用户的一个是服务企业客户的,这仅是表象,背后有一个“主导权”在发挥更重要作用。to C的主导权在平台,平台决定用户如何使用服务,平台掌握入口和数据。就像乔布斯所说,用户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苹果做到了高度标准化,满足了通用需求。而to B的主导权应该更偏向于客户自己,客户希望软件和数据运行在自己这一端,并能根据需求做定制化部署。

所以,没有出色的标准化提炼能力和产品逻辑,做不好C端;没有对主导权的妥协与让渡,做不好B端。

运维主导C端,市场主导B端,来源:小Q聊产品

云计算是典型的to B业务,IaaS层的基础服务是偏标准化的、通用性强,客户按需购买计算力,上层的SaaS则展现出一个庞大的定制化开发空间。从营收规模看,云计算从下到上IaaS-PaaS-SaaS并不是冰山结构,SaaS层的全球营收一直高于底层IaaS,后者主要由大厂提供服务,大厂更善于做标准化提炼。

Gartner对全球云计算各细分领域的营收预测

来自企业客户的用云趋势是,他们并不满足仅购买通用服务,那些复杂度越高、越靠近产业链上游制造环节的大型企业,对于定制化系统软件的需求普遍更高。就连AWS、谷歌、阿里云等云计算大厂也想跳出Intel、NVIDIA的芯片话语体系,加紧研发自己的AI芯片,以低成本适配自己的云架构,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阿里云最近的一个举动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认知。自去年提出“云钉一体”战略后,本周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具体阐述了钉钉的新定位。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即钉钉不再只是创立早期的IM沟通工具,也不再只是协同办公,它现在被纳入整个云的应用开发体系里,指向SaaS生态。在阿里看来,这需要在组织架构上充分融合。

张建锋描述钉钉C端用户数与企业客户数的增长图

这里不再赘述这次新定位的具体细节,大致包括钉钉新版本的发布,低代码开发工具被纳入钉钉,向生态开放如钉钉群聊插件等更多底层API,用于连接企业端不同应用数据的新工具等。提炼来看,钉钉是想在企业办公平台基础上构建一个更简单易用的应用开发平台,以落地阿里云对SaaS生态的憧憬,SaaS毕竟不是它所能面面俱到的领域。

微软Teams

我们可以从微软的战略选择上再看看这种趋势。与卖系统、卖软件相比,微软的互联网产品相对不算出色,比如它的PC端浏览器、邮件系统等,但在“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新理念下,它的协同办公聊天软件Teams似乎是个例外。同类应用Slack被高价卖给Salesforce,除了自身的天花板因素外,也与Teams崛起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无关系。

有用户认为Teams太臃肿,太占用运存了,不过从企业战略角度看,它在功能和集成上的复杂可能是为承载微软的云生态憧憬。Teams集成了很多第三方功能,与自家的SaaS办公套件Office 365无缝对接,使用户在群聊、视频会议里同步分享、编辑Office全家桶而不受影响,还推出应用商店,开放API与SDK给第三方做开发,同时支持自家的低代码开发工具Power Apps,以降低Teams原生应用开发门槛。此外,它一边集成自己的微软机器人,延伸智能化方向,一边向硬件制造商授权,让后者生产嵌套Teams的可视电话等。

Microsoft 365的流量优势对Teams的差别化定价支持

虽然Teams在产品能力上还不算特别成熟,在产品界面、第三方工具集成规模上可能也不如Slack,不过能看出它野心很大,它想通吃远程办公这个场景,想以Office 365巨大的流量优势带动Teams做行业渗透,让企业协同办公场景依附在微软生态中。

云-钉:到产业中去

同样,这也是阿里云看到的方向。背后的逻辑支撑应该是张建锋对国内软件业发展路径的判断,他认为:

  • 第一阶段是企业将业务流程在线化,主要依靠SAP、Oracle等大型软件,成本高;
  • 第三阶段是云端、统一平台的SaaS化软件,解决数据孤岛问题,这将是未来的主流模式,在软件定制化需求下,开发需求将是碎片化的,随时随地的,低代码的,“通用软件满足了企业60-70%的需求,还有30%的需求是企业的人用新工具快速建立起来的”。云钉平台提供了这样一个开发环境。

这说明在IT硬件经历了从本地大/小型机到分布式的变革后,软件也会发生类似的变革。

这实际上是一个主导权让渡的问题。过去企业应用开发工作通常是请专业的外包供应商完成,企业内部IT部门更多负责日常运维工作,一旦出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求助于外包;未来的改变点在于,可以将一部流程化场景的开发工作分流给企业IT人员、甚至是各业务线的人完成。所以这时低代码开发工具就派上了用场。

低代码平台是替那些不太懂代码的客户先“写好代码”,通过封装API、以图形可视化呈现在前端。它在开发者与端用户之间打通,更多地让实际使用者参与开发,可提升交付速度,降低成本。我们可以把Excel理解为一个极简的低代码开发工具,在Excel上编写运算程序的人,本身也是使用这张Excel的端用户。同样,像报销、审批、进销存管理、费用追踪等企业的“工作流”也是低代码开发的主场景。

我在最近一篇文章《 云计算大厂为何纷纷押注低代码开发赛道? 》分析,苹果在其WWDC大会上推出低代码界面开发工具SwiftUI,背后顺应了苹果向软件与服务生态转型的整体战略。低代码能在大厂流行起来,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而非技术决定。比如规模庞大的苹果开发者需要一个简化代码的、跨平台的编程架构。

基于这个趋势,新版本的钉钉开放出更多低代码开发能力,通过自研的宜搭和第三方低代码工具促使企业自己开发云钉原生应用。既然云钉一体战略已经把钉钉的内部位置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来自底层的阿里云、达摩院等基础设施未来一定会不断给钉钉这个窗口灌注基础能力,集成各种API,做对外开放。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输出将是看点之一,比如学生因疫情只能在家上“云体育课”场景中的AI运用。

杭州市历史悠久的胜利小学校长郭荣强最近表达的一个观点值得思考。他说为什么互联网在教育领域投入了这么多,却没有产生像流通业、零售业、医疗那样的数字化效果?他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场景的丰富度远超过流通业,这些流程难以通过一种标准化方式协同管理,单是教师排课和调课系统就涉及很多因素。这家小学在数字化流程创新上很积极,懂教育的人做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流程开发,效果当然会更好。

东方希望集团在晋中的铝业工厂

在更多行业也有类似逻辑。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希望集团在重化工业、农业、商业地产领域做多元经营,有2.6万名员工,150多个子公司。通过钉钉,该集团低成本地整合了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物流、客商服务、出勤、点餐、协调办公等52个微应用。员工的钉钉是移动办公入口,去食堂打饭也用钉钉取代了实体饭卡,公务订餐也可以在钉钉下单,快速审批。在各行业中,制造业流程数字化蕴藏着巨大的效能,这也是几家大型云厂商+办公协同平台的深耕之地。

这或许也说明一个问题,这波疫情刺激了国内外云办公平台的蓬勃发展,进入者越多竞争也越激烈。未来的竞争点很可能是看谁与各行业结合得更紧密,这点和云计算一样。单纯比拼IM和协同能力是薄的,到产业中去,了解上下游需求,辅助对方在细碎的流程数字化中自己下场摸索。最终,也就再次回到了to B业务的“让渡”逻辑。

[一千二百字]用最简洁的文字聊聊 公司财务与商业逻辑

Mr.Key关注电商零售、物流、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社交、数字娱乐、海外市场、IPO等

文章同步雪球专栏、老虎证券、富途证券、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 搜狐科技、网易新闻、百家号、知乎、钛媒体、36氪、虎嗅等

责任编辑:

The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