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祖圣地在商丘》一一商丘“中华鼻祖 现象”初探(上)

原标题:《十祖圣地在商丘》一一商丘“中华鼻祖 现象”初探(上)

古人云: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商丘的鼻祖现象,正是厚重商丘的体现!

人们喜欢把创始人称为“鼻祖”。要解释“鼻祖”,首先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义为第一、初始的意思。 所以,最早的祖先、创始的祖师就称“鼻祖”。中华古时的行业既称业,也称类。“业,职也,事也,产也。”这是《辞海》里的注释。有人的地方就有业,无业不成社会。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积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行业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商丘独特的民间老行业、老行当,以及这些行业行当衍生的老行规、老行话,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行业文化绚丽多姿,灿烂多彩,令人如痴如醉。

中华古老的十类行业鼻祖之所以产生于商丘,源于商丘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商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王油坊文明是商丘文明的曙光。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王油坊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原始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在商丘的土地上生活了,该地区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燧人造火与华夏文明的肇始。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据史料记载,“三皇五帝”都曾在商丘及周边地区留下过足迹,其中“三皇”中的燧人氏和“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长期生活在商丘。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开启了人类的熟食生活,引起了人类生理上的变革,从而使人类告别了野蛮,最终从动物中分离出来,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火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了火,还可以御寒以及抵御野兽的侵袭,增强了人类的自卫能力。很多文献清楚地把古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演进,归功于火的发明,认为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燧人氏生活的年代,虽然学术界说法不一,但一般认为,其年代距今在7000年至10000年前。以此看来,商丘的历史就更加悠久与厚重了。

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契以玄鸟为图腾缔造商部落)、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经商)、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成汤都商),即“三商之源”。“玄鸟生商”说的是先商时期的历史,即商先公先王的历史,也就是从帝喾到商汤之间十四代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与夏朝相对应,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王亥是商族的重要领袖之一,是商先公先王的著名代表,他所开始的贸易活动,被称为“商业”(商族人所从事的行业),从而使商丘成为中国商业的发源地。商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从先王居”,定都于亳,即南亳,在今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集西南35里处,说明商丘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此后,商丘又成为春秋宋国的都城、西汉梁国的都城和南宋初年的都城,这些朝代和建都的历史使商丘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儒、道、墨等“诸子百家”和中国的“元典文化”,中华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以商丘为中心的宋国区域及方圆100多公里的地方,是老子、庄子和墨子的故里,是孔子的祖居之地,从而形成了以商丘为中心的“中华圣人文化圈”,商丘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华圣人文化的发祥地。儒家、道家、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有源,木有本,社会行业都有根。中华一些古老的行业扎根于商丘这片沃地,兴盛于商丘这片热土。只有源远才能流长,固本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

一、火祖:燧人氏

燧人氏,风姓,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称“燧皇”。

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火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云:“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这里所说的燧人上观的辰星,所对应的是什么地方呢?《左传·昭公十七年》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墟也;陈,太皞之墟也;郑,祝融之墟也。皆火房也。”意思很明白,大辰即大火,宋国国都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可见燧人氏观辰星的位置理应在宋国商丘(今商丘睢阳)境内。

据专家考证,睢阳是燧人氏作为天皇时,在瞿水、睢水流域的中心都邑,所辖区域涉及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西北部地区。另有专家考证,燧人氏活动的区域很大,从西北到中原广大地区,都有燧人氏的足迹。雷泽就是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周礼》注:“雷泽在成阳”。《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书·地理志》载:“济阳郡成阳县,雷泽在西北。”属于古雷泽地区的今山东鄄城、荷泽一带,与当时燧人氏作为天皇时的中心都邑商丘睢阳比邻相近。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燧皇,奉为“火祖”。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

二、水利祖:栗陆氏

栗陆氏,新石器时代早期氏族部落首领。据《世本集贤》等古书的描述,栗陆氏生活年代距今8500年~8200年。《汉书·古今人表》及《帝王世纪》等大量古籍均有记载。《易·系辞下》“包牺氏没”,唐孔颖达疏:“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氏。”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何大庭之足竞,岂栗陆之能邻。”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洎乎尊卢、赫胥之代,骊连、栗陆之君,皇图始於中叶,莫不凭三灵之宝位。”

栗陆氏在伏羲称帝时曾经主管过全国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被封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堪称水利始祖。据北宋《三坟》记载:“栗陆氏居北。”伏羲曾和栗陆氏首领有过一番对话:“栗陆,子居我水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无或失时,子其勿怠。”栗陆氏回答说:“竭力于民,君其念哉!”

据《河南文物名胜史迹》载,夏代,夏邑是有虞氏的分布范围;商代称栗国(《殷墟卜辞综述》记载有“栗”);西周至春秋是宋国的栗邑;秦时,置栗县;西汉建栗侯国;北魏称“下邑”;金元时期,改称“夏邑”。明嘉靖《夏邑县志》载,在夏邑县城北门护城河外的西北曾建有栗王祠,纪念远古祖先栗陆氏。今在夏邑天龙湖公园大门口,有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栗城遗址”石碑。

栗陆氏在伏羲称帝时曾经主管过全国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被封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堪称水利始祖。据北宋《三坟》记载:“栗陆氏居北。”伏羲曾和栗陆氏首领有过一番对话:“栗陆,子居我水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无或失时,子其勿怠。”栗陆氏回答说:“竭力于民,君其念哉!”

傈僳族最早起源于东夷栗陆氏部落。中国伏羲研究会理事、历史学家王大有认为,栗陆氏是傈僳族族源源头,河南省夏邑县是傈僳族发源地。

2012年4月,王大有到夏邑实地考察栗城遗址、清凉山遗址、马头遗址、商汤祷雨处及县博物馆出土的大量文物,而后从栗陆氏出典、栗陆氏分化与合婚、栗广之野与栗氏、栗氏与栗邑等多个方面引经据典,考证分析,得出结论:栗陆氏是伏羲氏的裔种,上古帝王,位女娲氏后第4世,称栗王,传5世,子孙分为栗姓、陆姓、六姓、安姓、舒姓,并有傈僳族作为民族群体至今。

金辉,笔名七趣草堂,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省作协会员、省摄协会员,商丘市政协委员,商丘市作家协会理事,商丘市民协常务理事。

1993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3600多篇,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1200多篇。其中获各级文学创作、写作奖46项。荣获宣传河南文学奖、省文学创作奖,享受政府津贴。2001年4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范索云和她的34位“爹娘”》 长篇通讯。2005年7月1日《中国审计报》刊发《记住故道》长篇诗报告。同年9月30日《献给祖国》长篇散文诗公开发表。2005年10月《金辉作品集》在北京出版发行。2011年10月《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天津出版发行。2013年9月《民间百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2014年《中国商丘历史人物故事》丛书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

Thenews.cc